见《销夏》。
三十卷。编者姓名不详。书前有署名“息机子”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一篇序文,惜已漫涣。息机子或即编者。根据目录,本书共收杂剧三十种,其中元人杂剧二十七种,明人杂剧三种。元杂剧存留的是:马致远的《
①一卷,清章芝撰。章芝字非灵,泾县人。全书原共四册,首册有图有说,其余三册则逐卦诠释。其同乡赵绍祖认为首册错综互变之义,诚有诸儒所未备者。故首先刊印,取名《管窥》。实际上章氏之说,前人皆有论述,故难免
十五卷。明章玄应(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玄应,字顺德,东瓯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生卒年不详。恭毅公章纶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累官至广东布政使。其孙朝凤任福建佥事
十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赴。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等。《养一斋诗话》是其论诗著作
八卷。清高之騱(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高之騱,字仲治,山东淄川人,生卒年均不详。为侍郎高珩之子。擅长于诗,诗学唐末香奁体和北宋西昆体,词藻华艳,姿致有余。敖陶孙认为秦观词“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六卷。清张鉴(1768-1850)撰。张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字春冶,号秋水,嘉庆副榜,官武义县教谕,家贫,靠卖画自给,著述甚丰。眉山诗案即宋代所谓乌台诗案。宋元丰三年(1080)御史何正臣等劾奏
六卷。明夏允彝(?-1645)撰。夏允彝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人),明末江南名士,畿社领袖。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长乐县知县,有廉能,极得人望。与张溥等人的复社通声气,为同志
一卷。清钟颖阳撰。颖阳欲以由孔子删定的《诗》、《书》、《易》、《春秋》为四经,以由诸贤所论述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四纬,是书乃四纬中第二种,所以名为《纬注》。卷首有颖阳自序及绪言,
四卷。宋王正德撰。王正德其字号、籍贯、仕履及生卒年已均不可考。著有《余师集》共四卷。书前有王正德自序,称成书于绍熙四年(1193)。书中辑前人评论诗文之语,上自北齐下迄于宋,然编次体例并不以时代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