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补注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撰。赵汸尊其师黄泽之说,《春秋》以《左传》为主,注则宗杜预。《左传》有所不及者,以《公》、《穀》二传通之;杜所不及者,以陈傅良《左传章旨》通之。此书即是采陈傅良之说以补杜氏《集解》之未及。赵氏认为,杜预偏于《左传》,陈傅良则偏于《穀梁》,如果用陈氏之长以补杜氏之短,用《公》、《穀》之是以救《左传》之非,则双方皆可得笔削义例。触类旁通,传注得失、辨释悉当。不但有补于杜注,有功于《左传》,即孔子不言之旨,亦灼然可见。其《自序》云:“《左氏》于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赴告之情,策书之体亦一二有见焉,则其事与文庶乎有考矣。其失在不知以笔削见义。《公羊》、《穀梁》以书不书发人,不可谓无所受者,然不知其文则史也。夫得其事究其文而义有不通者有之,未有不得其事不究其文而能通其义者。故三传得失虽殊,而学《春秋》者必自《左传》始。”赵汸因其师黄泽《春秋》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必先考史法而后圣人之法可求,若基本原脉络,则尽在《左传》”之教,乃取《左传注》诸书读之,“数年然后知鲁史旧章犹赖《左氏》存其梗概。……又十余年,又知三传而后,说《春秋》惟杜元凯、陈君举为有据依。”此书与其《集传》,在宋元皆为用力较勤之作。现存元至正二十年刻、明弘治六年重修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玉玲珑阁丛刻本。

十二卷。清沈钦韩(1775-1831)撰。钦韩字文起,号小宛,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丁卯(1807)举人,安徽宁国县训导。淹通经史,尤长于训诂考证,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左传地名补注》、《韩集补注》、《王荆公诗集李璧注勘误补正》、《王荆公文集注》、《苏诗查注补正》、《范石湖诗集注》、《幼学堂文稿》、《读金石萃编条记》等。《春秋左氏传补注》主要在于订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中的舛失。自序称此书发明《左传》婉约之旨,胪陈典章之要,象纬堪舆之细碎,也附见于其中,注疏之谬,各见于卷内。此书以考证见长,对治《左传》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功顺堂丛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魏三体石经遗字考

    (嘉庆十一年金陵刻本)。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又号芳茂山人。清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著名训诂学家。曾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官至山东督粮道。精研经史文字音韵训

  • 禹贡古今注通释

    六卷。清侯桢撰。侯桢字子勤,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本书大致以郑玄注为主,兼采其他诸家之说作为补充,同时还订正郑氏的一些不太准确的解释。如“禹敷土”,郑玄认为“敷”是“布”的意思;

  • 韵集

    一卷。晋吕静撰,龙璋辑。《隋书·经籍志》著录《韵集》六卷,晋复安令吕静撰。是静曾官晋复安令矣。《魏书·江式传》云忱弟静别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是静为《字林》

  • 比目鱼

    二卷。清李渔(1611-1680)撰。李渔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写书生谭楚玉与梨园歌妓刘貌姑一见钟情,谭楚玉为与刘貌姑朝夕相会,遂舍弃儒业而做优伶。二人同台演戏,彼此相恋,结成生死之情。有富豪钱万

  • 皇朝武功纪盛

    四卷。清赵翼(1727-1814)撰。赵翼,字耘松,一字云崧,号殴北,别名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史学家、诗人。年二十四中举,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进士,除翰林院编修,预撰《通鉴辑览

  • 周易篇第

    四卷。清李荣陛撰。李氏著有《易考》、《易续考》等,其论尚有依据。此书专论周易篇第,内容为举要、上经、下经、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依次叙说。其举要云:“古易经传别卷,注疏家逐卦分为八节,各以彖

  • 昨非斋日录

    一名《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明郑瑄(生卒年不详)撰。郑瑄,字汉奉,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此书专记古人格言懿行,汇为二十卷,又二十类,每类各有小引,但其议论

  • 大泉图录

    一卷。清鲍康撰。鲍康,详见《续泉汇》条。前有鲍氏自序,次图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大钱,次图新疆各钱、大钱别品,及前所遗与吉语各钱;并抄板式样,为补遗。末以与阎丹初论钞诸书附之。书中所图,其咸丰大钱,面

  • 熊士选集

    一卷。《附录》一卷。明熊卓(1643-1509)撰。熊卓,字士选,号东溪,江西丰城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平湖知县,擢监察御史。事迹具详于过庭训《分省人物考》、王兆云《词林人物考》。著有《熊御

  • 空同词

    一卷。宋洪瑹撰。洪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生卒年不详,里贯亦待考。是集录词十六首。卷末《清平乐·咏渔父》一阕,据《花庵词选》考,当为连久道词,而误入瑹词中。由是《空同词》实为十五首。其词今存数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