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师说

春秋师说

三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编。此书是由赵汸记录整理的黄泽论《春秋》之语录。赵汸曾师从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余条以归。后复往留住二年,得黄泽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此书行文称“泽谓”,概是黄泽之作,故题曰“师说”。元代《春秋》学,以黄泽和赵汸最有成就。据赵汸《黄楚望先生行状》载黄泽说《春秋》之书,有《元年春王正月辨》、《笔削本旨》、《诸侯取女立子通考》、《鲁隐不书即位义》、《殷周诸侯禘祫考》、《周庙太庙单祭合食说》、《作丘甲辨》、《春秋指要》。赵汸本黄泽之意,以类分为十一篇,其门人金居敬又集黄泽《思古十吟》与吴澄之序及赵汸《黄楚望先生行状》附录于后。据赵汸所云,黄泽论《春秋》学以《左传》和杜预《集解》为主。黄泽《春秋》学之著作已不可考,其说则赖此书以行。其论《春秋》述作本旨云:“《春秋》如正例变例之实,此是泽破近代诸儒《春秋》不用例之说。三传皆用例,虽未必尽合圣人,然不中不远。”其论鲁史策书遗法云:“鲁史《春秋》有例,夫子《春秋》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也。……《春秋》凡例本周公之遗法……说《春秋》必须兼考史家记载之法,不可专据经文也。”其论三传得失云:“孔子作《春秋》以授史官及高第,在史官者则丘明作《传》:在高第者则一再传而为公羊高、穀梁赤。在史官者则得实之情实而义理间有讹;在高第者则不见事实而往往以意臆度,若其义理则间有可观,而事则多讹矣。酌而论之,则事实而理讹,后人犹有所依据以求经旨,是经本无所损也;事讹而义理间有可观,则虽说得大公至正,于经实少所益,是经虽存而实亡也,况未必大公正正乎。使非《左氏》事实尚存,则《春秋》不可晓关。”其论《左传》之文体云:“《左氏》乃是春秋时文字(指文体),或以为成国时文字者(按,朱熹有此说),非也。今考其文自成一家,真春秋时文字。战国文字粗豪,贾谊、司马迁尚有余习,而《公羊》、《穀梁》则正是战国文字耳。《左氏》固是后出,然文字丰润,颇带华艳,汉初亦所不尚。至刘歆始好之,其列于学官最后,太抵其文字近《礼记》而最繁富者。”现存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元刻本、明初刻本、明正德汪克锡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四书小参

    一卷。附问答一卷。明朱斯行撰。斯行字道之,署籍西陵(今湖北黄冈县西北)。是书以禅理说经,慧舌澜翻,时生妙悟。其中有说理极精,足以补旧训之不及。如解“格物”,谓“格训至,亦有潜孚之意。如远人格,君心格,

  • 松窗杂录

    一卷。此书书名和撰者各本互异,《新唐志》作《松窗录》一卷,不著撰人;《宋志》作《松窗小录》一卷,题李浚撰;《文献通考》作《松窗杂录》一卷,题韦浚撰;《历代小史》则书名与《通考》同,人名与《宋志》同,未

  • 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

    一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刘逢禄治《公羊春秋》,他认为何休生于古文经学盛行之日,能廓开众说,整齐传义,条理精密,于是作《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十卷,发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的大义。他

  • 杜诗论文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

  • 百川书志

    二十卷。明高儒撰。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籍涿州(今河北涿县)。虽为武将,却素喜读书习文,亦好藏聚,与福建陈第(1541-1617)皆为名重一时的藏书大家,且在藏书质量上尤胜一筹。此目仿照宋晁公武《

  • 四十二章经

    一卷。迦叶摩腾、竺法兰译。《四十二章经》是汉地最早译出的一部汉译佛经。因全经共有四十二篇短小经文,故题名为《四十二章经》。其各章内容大体如下:一、说出家沙门行道得果和四果的意义;二、说沙门道法应少欲知

  • 六经三注粹抄

    明许顺义撰。顺义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如斋,晋江人。此书无序跋,不知何时所作,根据其版式判断,当是万历以后的坊本。所谓六经,是指《易》、《诗》、《书》、《春秋》、《礼记》、《周礼》六部经书。书名显系杜

  • 周易辞考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与《周易证籤》大体相同,内容可详参该条。此书内容仅六则,似未竟之作,义意也皆与《周易证籤》、《易讲会籤》、《周易象考》诸书相同。不知何又别立此名。今存乾隆刊周易大衍本。

  • 昨非斋日录

    一名《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明郑瑄(生卒年不详)撰。郑瑄,字汉奉,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应天巡抚。此书专记古人格言懿行,汇为二十卷,又二十类,每类各有小引,但其议论

  • 丧服经传陈氏注

    一卷。陈铨撰,清马国翰辑。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陈铨不详何人。《隋书·经籍志》也仅题铨名。看其序次在晋孔伦集注下,宋裴松之集注上,陈铨应当是晋宋间人。《唐书·艺文志》与《隋志》都著录一卷,现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