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卷。清李凤雏撰。李凤雏字梧冈,浙江东阳人,康熙中由贡生官曲江县知县。该书改变编年之体,采用司马迁所创纪传体编撰春秋史事。以周为本纪,列国与孔子为世家,卿大夫为列传,并作周、鲁列国世系图。引证史书
清蓉鸥漫叟撰。作者约乾隆年间人,生平不详。此书为杂剧集。作者自序称“性爱填词,往往为小乐府。稿甫脱,即为人持去。己未秋客白门,羁邸无聊,取青溪近事之可供谈噱者各填一曲,共成十六曲,总称《青溪笑》。言情
一卷。元陈绎曾撰。陈绎曾,字伯敷,处州(今属浙江)人,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举进士,口吃而精敏异常,官至国子学助教。诸经注疏与陈旅齐名。善真草篆书。著有《文筌》、《行文小谱》等。是书为有关文章理论的
二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曾作《穀梁废疾》,非难《春秋穀梁传》。古文经学家郑玄作《起废疾》驳斥何休。刘逢禄认为《春秋》的微言大义传于公羊家,穀梁氏不传建五始、通三统
六卷。明史褒善(约1547前后在世)撰。史褒善号沱村。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人,生卒年未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提督操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集为万历孙彦实重刊。前有目录。卷一至卷三为奏议
五卷。宋黄度(1138-1200)撰。黄度另有《尚书说》七卷,已著录。此书久无传本,清道光中,拔贡陈金鉴据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陈友仁《周礼集说》,明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王志长《周礼注疏删异》及清
三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陆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为官曾掌翰林院印。陆深赏鉴博雅,为词臣冠,著作宏富,有《俨山集》一百卷和《南巡日录》等。《玉堂漫笔》是陆深为官翰林时记录每日
四卷。宋卫博撰。卫博,生卒年、字、原藉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前后在世。其生平履历及事迹亦不详,仅知其曾参戎幕,奉使至金,未行而止。乾道四年(1168),以枢密院编修官致仕。卫博擅长表奏四六,所作大多
一卷。三国吴姚信撰,清马国翰辑。信字元直,一字德祐,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精于天文易数之学,为太常卿。有《周易注》。《隋书·经籍志》云:“梁有《昕天论》一卷,姚信撰,失传”。新旧唐志复著之,今佚。其名
二卷。清代陈祖铭编。此书是作者根据其老师李培的讲学语录编定整理而成。李培号此庵,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学说以反对陆王学派为主。此书上卷共有“溯源委”、“同人我”、“端学术”、“定志趣”、“认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