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元献遗文
一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有《珠玉词》。晏殊为景德进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不但善词,而且能文,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都是他的弟子。此本只收晏殊文六篇、诗六首。有清抄本。
一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有《珠玉词》。晏殊为景德进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不但善词,而且能文,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都是他的弟子。此本只收晏殊文六篇、诗六首。有清抄本。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称:“《凉记》八卷,记张轨事,伪燕右仆射张谘撰。”《十六国春秋·前凉录》中有《张谘传》,即为此人。其它史籍中称张证、张资作《凉记》,皆为误传。刘义庆作《世说新语》时,两
二卷。清刁包(1603~1669)撰。刁包字蒙吉,号六用居士,祁州(今河北无极)人。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弃举子业,以著述讲学为事。清兵入关,隐居不出,于城隅建斋曰“潜室”,闭户读书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年)撰。刘逢禄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官至礼部主事,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少时从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习,治《春秋公羊传》,攻击《左传》及古文经学开创者刘歆。
二十卷。清黄名瓯(生卒年不详)撰。黄名瓯字驭卜,福州人。《数马堂答问》是黄名瓯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分九类,即天文、地舆、人物、经书、史鉴、人事、释老、飞植、数学,共二百六十多条,而飞植类一条为最少。其
七卷。《附录》一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今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66)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累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政训》。韶所著诗文曾编成《从吾滞稿》,后改名
五十一卷。清赵国华(1838-1894)撰。赵国华,字青衫,河北丰润人。自幼熟读经书。二十岁永平府华试取经古第一名、岁试生员一等第一名。同治进士。历官莘县知县、代理德州知州、乐安县知县、济南府粮捕水利
一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自光绪丙戌(1886)冬至光绪己丑年(1889)间研读经史著作时写成,主要摘录了一些封建士子修身治国的格言,其中有一些则是感于时事而写的警句。另外在“天平景象是衰败根基”一
一百卷。明徐光启(1562-1633)等撰。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崇祯五年(1632)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后又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的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
一卷。清张弨撰。张弨,详见《昭陵六骏赞辨》条。康熙六年(1667),张弨曾至镇江焦山下,仰卧以手拓石,共得六十九字。较诸本独多,比宋黄长睿、董招所载,多得八字。其考辨亦较顾元庆所书为详。传本入“四库存
二卷。清吴鼎撰。吴鼎字尊彝,号易堂,金匮人。乾隆十六年(1751)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后来降补侍讲。此书仿照《周易折中》卷首义例而更加推衍。上卷多是编辑先儒之说,下卷多是吴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