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王铭西(详见《春秋属比考例》)撰。该书原本散佚,民国二十三年(1934)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获原稿于书肆。据《毗陵文录》载陆鼎翰撰《王君愚溪家传》,称铭西专力于经,服膺庄存与、刘逢禄两家之学,自
五集,三十二种,一百零一卷。清余肇钧编。余肇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刻于永丰书局,共五集,辑唐宋以来名贤著述,如宋黄干《朱文公行状》一卷,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二卷附刻、姜晟《姜司寇目订年谱》一卷等
一卷。南朝梁周舍(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周舍,字昇逸,汝南安成(河南汝南县东南七十里)人。官至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卒赠侍中护军将军,谥简子。事迹见《梁书·周舍传》及《南史·周朗传》。案两传称武
二卷。明姚应仁撰。姚应仁详《檀弓原》条。此书成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据伪石经本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中多引佛经以为论据,旨在援佛入儒。《四库全书》采用者为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二卷。吴康僧会(?-280)撰。康僧会,三国吴僧人。祖籍康居世居天竺,后移居交趾。十余岁父母皆亡,遂出家为僧。他好学博览,通内外典籍。时江左佛法未盛,他便于吴赤乌十年(247)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孙
见《太白阴经》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编辑。是书隋志载齐永明三年东宫讲,永明中诸王讲及贺赐讲议《孝经义疏》各一卷。考《南齐书·文惠太子传》:“永明三年,于崇正殿讲孝经,少傅王俭以摘句令太仆周颙撰为义疏。五年冬,太子
①十二卷。清刘桓修,杜灿然纂。刘桓,上谷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八年(1661)任泗水知县。杜灿然,邑人。刘桓宰泗水县,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上距当时六十余年,天时人物变迁,赋役建置兴废,皆不能无记,乃博采
五册,十七种,八十一卷。清夏炘(详见《诗章句考》)撰。全书所收多为经学著作,如《檀弓辩误》三卷、《读诗札记》八卷、《诗章句考》一卷、《朱子诗集传校勘记》一卷等。其中有些本书有专条介绍。另有《养疴三编》
五十四卷。《外集》六卷。清孙原湘(1760-1829)撰。附《长真阁集》七卷。清席佩澜撰。孙原湘,字子潇,号心青,昭文(今属江苏常熟)人。嘉庆进士,改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工骈散文,兼擅书画,诗宗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