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志
十卷,清陈焱修,俞荔等纂。陈焱,曾任永福县知县。明万历年间,邑令唐学仁首修县志。后历代均未续修。陈焱任县令后,以旧志久已失传,又纂成此书。乾隆十四年(1749)刻印。共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置;卷三,赋役;卷四,职官;卷五,学校;卷六,秩礼;卷七,选举;卷八,人物;卷九,艺文;卷十,杂事。兹篇搜采颇富。永福以山水名胜著称。兹篇于此记述尤详。艺文志中并载《永福山水记》、徐通方《广崖记》、陈耀开《三崖记》等以证之。综观全书,虽不算上乘之作,亦可一读。
十卷,清陈焱修,俞荔等纂。陈焱,曾任永福县知县。明万历年间,邑令唐学仁首修县志。后历代均未续修。陈焱任县令后,以旧志久已失传,又纂成此书。乾隆十四年(1749)刻印。共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置;卷三,赋役;卷四,职官;卷五,学校;卷六,秩礼;卷七,选举;卷八,人物;卷九,艺文;卷十,杂事。兹篇搜采颇富。永福以山水名胜著称。兹篇于此记述尤详。艺文志中并载《永福山水记》、徐通方《广崖记》、陈耀开《三崖记》等以证之。综观全书,虽不算上乘之作,亦可一读。
十二卷首一卷,清王佐修,涂崧纂。王佐,曾任夹江县知县。涂崧,奉新人。《夹江县志》嘉庆十八(1813)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图志,卷二方舆志,卷三建设志,卷四赋役志,卷五祀典,卷六秩官志,卷七选举志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旧抄本未刊行,无成书年代。全书均为满语、蒙古语两种文字的《三字经》对照本,没有汉字,每句均以满语在先,之后译成蒙古语相对照。有《颐志斋丛书》本。
一卷。《蜀中草》一卷。明董应扬(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董应扬,字于廷,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官翰林院待诏。《黉中草》乃其司铎安徽铜陵时所作。《蜀中草》乃其蜀闱分校时所作。自序谓五载署铜,一朝聘蜀
四卷。清祁士韵纂。祈士韵字鹤皋,寿阳人。《西陲要略》道光十七年(1837)筠渌山房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南北两路疆域总叙、南北两路山水总叙、南北两路卡伦总叙、南北两路军台总目;卷二南北两路城堡总目
五百零四种(分三编:初编三百五十种,续编八十一种,三编七十三种)。民国张元济(1867-1959)等辑。张元济字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因参加维新运动,1
一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谦幼承庭训,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诸儒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人谓其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孝宗隆兴元
二卷。清郑珍撰。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年号柴翁,又号巢经巢主,贵州遵义人,祖籍吉水(今属江西)。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训导,后荐授知县不就。精经学、小学,工诗。尚
二卷。《词集》一卷。清郑兰孙撰。郑兰孙,生卒年不详,字娱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仁和(今杭州)徐鸿谟之妻。清代词人。善诗词。著有《莲因室词集》一卷,《都梁香阁诗词集》。《莲因室诗集》有光绪元年(18
一卷。民国陈寅恪(1890-1969)撰。支愍度,晋成帝时人。他首倡心无义,又是当时格义与合本潮流中的代表。《支愍度学说考》一书,共分有六节:即计分材料,何谓心无义,心无义与格义之关系,心无义之传授,
四卷。明钟岳秀撰。钟岳秀,字泰华,自称江右(今江西省)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著作有《文苑四先生集》。是书采自唐代韩愈《毛颖传》以下,凡为笔、墨、纸、砚所作之文,分体裁进行编辑,其作者事迹则随文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