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丰县志

海丰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胡公著修,张克家纂。胡公著字又申,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举人出身,康熙七年(1668)任海丰县知县。张克家,邑人。海丰,隋为无棣县,明洪武中改为海丰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武定州为府,海丰属之。胡公著上任三年后,以旧志残缺,文献无征,受邑中缙绅之促,将重修邑志。正逢张克家以其所纂邑志十二卷示胡公著,遂付梓以成新志。此志乃张克家私修,公著仅署名而已。克家作邑志时,以旧志为蓝本,邻邑志为参考,又访之故老,得之躬历,经六易稿,几数寒暑,乃辑成书。《海丰县志》康熙九年(1670)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表;卷二疆域志;卷三风土志;卷四大事记;卷五建置志;卷六职官表;卷七选举志;卷八赋役志;卷九名宦列传;卷十人物列传;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杂志。卷首有凡例、考订姓氏、总图、城市图、县治图、学宫图和八景图。此志体例仿照正史,故有纪、传、志、表之别。内容言简意赅。其中沿革,考辨殊详。此外,每篇首除冠有小序外,言必引古籍为证,极为精审。(注:今日无棣县)

十卷首一卷。清于卜熊修,史本纂。于卜熊,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县。于卜熊莅任,以《海丰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二十五年(1686)屡经修辑,又已六十年,字迹漫漶,不可辩识,雍正九年分置陆丰后,海丰未有立志,都里人士专属海丰者未有专记,旧所纪载舆图关隘,多已不合。公余之暇,就其所未隶者,按旧本,少为增删而成。《海丰县志》乾隆十六年(1750)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分为:舆图、都里、建制、经政、皇言、学校、秩官、选举、人物、列女、名宦、寓贤、词翰、邑事、赋役、兵防、杂志、外志十六门,卷未附补编一卷。此志将旧志二十一类,并为十八类,合为十卷。前后编次略异,如旧分舆图为一类,山川、沿革各分一类,现舆图为总,纪山川、沿革即分属舆图内。又记明代循吏冯渠、周一敬。又收录叶梦熊《冯侯遗爱记》、陈子壮《周侯去思碑》。宋文天祥屯兵于此被执,其地有表忠祠,方献之为之记,具载词翰志中。该志尚有同治一年(1866)补刻本和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雍正本。

猜你喜欢

  • 有福读书堂丛刻

    十七种,三十六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字茨甫,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据其自序云:“余不敏,不敢谓祸福感应,非神道设教之征权,亦不敢谓小学格言,非圣贤成德之先路。爰不揣迂陋,于藏书

  • 蜀刻本

    八种,十七卷。佚名编。此丛书不知编者,也不著书名,所收清张琦《战国策释地》二卷,见于《宛邻书屋丛书》;唐罗隐《两司书》二卷,见于《拜经楼丛书》;清邵晋涵《南江札记》四卷,已有刊本流传。唯清王筠所著《毛

  • 秦汉瓦当文字

    一卷。续一卷。清程敦撰。程敦,字彝斋,安徽歙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瓦当,即筒瓦之头,其上多有纹饰和文字,以为装饰之用。研究瓦当上的文字,并著有专书的,首推朱枫的《秦汉瓦当图记》。《秦汉瓦当文字》一书

  • 大学古今本通考

    十二卷。明刘斯源编。斯源字宪仲,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成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先列朱熹《大学》改本,然后列《礼记》古本,再列魏石经本,再列二程改本,并以宋、元、明诸儒说《大学》

  • 理学备考

    三十四卷。清范鄗鼎撰。范鄗鼎字彪西,洪洞(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以养亲不仕,终于家。本书为明代诸儒的资料汇编。其中第一至六卷摘录自辛全《理学名臣录》;七至十卷摘录自孙奇逢

  • 大易疏义

    五卷。清朝王芝藻撰。王芝藻字淇瞻,溧水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其书论认为《洪范》九畴本于《洛书》,认为万物之生始于五行,所以五行居一。皇建有极为天地人物之主,所以皇极居中。天时人事之应尽于五福

  • 读左管窥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

  • 十四经通考

    不分卷。未标明撰写者,只署“式楹”,根据卷首序言,“式楹”当是其字,序末有“白下星符氏记”,也不知姓名。本书虽然题名为《十四经通考》,实际上只有《礼记》类、《尚书》类、《四书》类、《春秋》类四类。《礼

  • 古今奇闻类记

    十卷。明施显卿(约1567年前后在世)撰。施显卿,字纯甫,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官新昌县知县。著有《古今奇闻类记》十卷。这部书成于万历丙子年。材料多取于史传和稗官小说,也兼及明代的近事。内容分为天文、

  • 字义详讲

    见《北溪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