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溧阳县志

溧阳县志

十六卷。清李景峄、陈鸿绶修,史炳、史津纂。史炳,字恒斋,乾隆十六年(1751)举人,官兴化教谕。史氏精音学,旁通西方算术,尤工试帖,诗、词入九家诗选,有《大载礼正义》十六卷、《杜诗琐证》二卷、《句俭堂集》四卷行于世。溧阳,原隶江宁府,清雍正八年改隶镇江。其旧志始于宋乾道,已久失。明代有万历师志、弘治符志,清有康熙徐志、乾隆吴志。修此志时,其旧志皆存,文献详备,故作者得以藉手。清嘉庆辛未(1811),知县陈鸿绶聘史炳等纂修邑志,史氏延用《江南通志》体例,备用旧志文献史料,详稽博访,订舛正讹,三年告成,于嘉庆十八年(1813)付梓刊行。志凡十六卷,卷一至四志舆地,其目十五,为建置沿革、疆域、山水、风俗、城池、公署、驿铺、区村、桥梁、坊表、古迹、园林、坛庙、祠墓、寺观;卷五志河渠,其目二,为水利总说、塘遏;卷六志食货,其目九,为田赋、漕运、税课、户口、耆民、蠲赈、积贮、养育、物产;卷七志学校,其目六,为学宫、学额、学田、书院、社学、义塾、乡试;卷八志武备,其目四,为兵制、汛地、前明马政、兵事;卷九志职官,其目五,为文职、文题名、武职、武题名、名宦;卷十志选举,其目十,为进士、举人、荐辟、贡生、耆儒科衔、例贡监、各途文职、武进士、武举人、各途武职;卷十一至十四志人物,其目二十,为古爵秩、封荫、宦绩、忠节、孝行、义行、儒林、文苑、隐逸、始迁、流寓、艺术、方伎、贤淑、才媛、贞孝、笃孝、贞义、贞烈、完节;卷十五志艺文,其目四,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卷十六志杂类,其目四,为瑞异、纪闻、疑辨、补遗。史氏为本邑之世家名儒,熟悉掌故,老于文学,其所考据,皆精确可信。其志搜采精博,体例谨严,为邑志中之佳作。有稿本(仅存卷1——13,15——16)、清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猜你喜欢

  • 大岳志

    一卷。明方升撰。方升,生平不详。大岳,又名太岳、太和山。即湖北均州之武当。相传为玄武修真之地。其崇奉自元代始。山上有五座名石碑。一为崇封真武诰碑。一为揭徯斯所撰宫碑。一为揭徯斯所撰瑞应碑。其余两座为戒

  • 易深

    八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此书以为图书都出于太吴之世,卦数生于河图,蓍数生于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

  • 倪小野集

    二十二卷。明倪宗正(约1514前后在世)撰。倪宗正,字本端,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终南雄知府。嘉靖中,赠学士,谥文忠。著有《倪小野集》。

  • 圣学知统录

    二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记载儒学前后相继系统。上起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中及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下至朱熹、许衡、薛瑄,共26人。每人各为纪传,并引诸儒之说附于各条之下,而衷

  • 万年县志

    ①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宗裕等修,胡大镛等纂。张宗裕,字问樵,广东南海人,附监生出身,官实录馆誊录议叙,道光三年(1823)任万年县知县。此志为道光二年(1822)知县周履祥开局始修,继经张家

  • 韩非子集解

    二十二卷。清王先慎(生卒年不详)。王先慎,字慧英,长沙人,官道州训导,著《韩非子集解》二十二卷。王先慎认为《韩非子》“旧注不备,且有舛误,近儒多所匡益”《续四库全书提要》,便依自己的看法,撰成《韩非子

  • 韩诗翼要

    一卷。汉代侯苞撰,清代王谟辑。据《隋志》载,《韩诗翼要》有十卷,汉侯苞撰。《唐志》所载与此相同,只未著撰者姓名。今本《隋志》误作侯芭,即载酒问字的杨雄弟子。但《汉书》未见此书记载,出处也无从考证。《困

  • 榕城纪闻

    一卷。原题海外散人随笔。榕城,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此书杂记榕城一郡琐事,起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止于清康熙元年(1662)。兼及明清之际遗闻,于加派迁界等事。所述尤详,虽卷帙不多,也可资史乘。

  • 左鉴

    十卷。清杨潮观(1710-1788)撰。潮观字闳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四川泸州知州。除《左鉴》十卷外,还著有《周礼指掌》六卷、《吟风阁杂剧》四卷、《笠湖诗稿》。

  • 艳雪斋书品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与所作诗评、词曲评合为一起,大概是未完成之稿。书中大都抄撮旧文,并无发明之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