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六卷 续七卷 再续三卷 三续六卷 清钱大昕撰。钱大昕,详见《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条。钱大昕精研经史,尤嗜金石。本书所著录金石文字,始于三代,迄于宋元,共两千余种,经跋尾者八百六十余篇。当时每得二百余篇,门人弟子就广为转写流传,先后辑成四册。至于再续、三续两集,书中并无再字、三字,而是在卷首行以下,以利字、贞字区别。跋中考订经史,辨别小学(指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旁及天文、算学,都有较深考据。本书所著录之跋尾,王昶在《金石萃编》中,均全文引用。本书最初版本为潜研堂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支遁文集

    二卷。东晋支遁(?-366)撰。支遁为东晋高僧、诗人。俗姓关,字道林,世称支公、林公,别称支硎,陈留(河南开封一带)人。一说为河东林虑(河南林县)人。家世信佛。支遁自幼天资过人,善谈名理,二十五岁出家

  • 越镌

    二十一卷。明王在(生卒年不详)撰。晋在晋生平详见《兰江集》(辞目)。是集凡二十一卷。前面有黄汝亨、陈懿典作的序文。前三卷为古今体诗,后十八卷皆为杂文。乃万历年间在浙江杭州为官时所刻,因而以《越镌》名其

  • 脉学归源

    五卷。清姚克谐(生卒年不详)撰。姚克谐字海,四川人。中年游宦西江,体弱多疾,得友人授以方书《脉诀》,于是开始研究切脉,后将研究心得撰为此书。书中汇集前人论脉之说,经络脏腑,悉依古法。论说脉象,罗列后人

  • 南学书目札记

    八卷。清谢嵩岱撰。谢嵩岱,籍湖南湘乡,生平不详。此编将南学藏书按照“四库”及《书目答问》的分类方法编排整理。单行本者记卷数、撰者,丛书录编者。分别注记赠送者,丛书分出,注记丛书名。编目时,书名采录版心

  • 白石野稿

    十七卷。明林魁(约1517前后在世)撰。林魁,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今福建龙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户部郎中,官至云南兵备副使。著有《白石野稿》。是稿凡十七卷。其中赋

  • 类书纂要

    三十三卷。清周鲁(生卒年不详)撰。周鲁字南林,无锡人。此书为抄录类书而成。其内容全不注明出处。有的舛误相因,并无新意。

  • 经序录

    ① 五卷。朱睦(1517——1586)编。睦,明代周王朱六世孙,字灌甫,号西亭,又号大山、东陂居士,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著名学者、藏书家。官封镇国中尉,万历年间举周府宗正。睦深通经学,对《周

  • 周易旧疏考正

    一卷。清刘毓崧撰。刘毓崧字伯山,一字松崖,仪征人。古人注书,一般并采两家以上之说,这样就不免有前后相互矛盾之处。唐孔颍达的《周易正义》亦不例外。故作者摭取《周易正义》中前后抵牾者共十八则进行了疏证,其

  • 古文尚书謄言

    一卷。清洪良品撰。此书作于《古文尚书辨惑》、《释难》、《析疑》三书之后,故名“謄言”。此书可能是洪良品的门人萨廉官国子祭酒时,以“孔传二十五篇古文与孔疏二十四篇真伪辨”命题课士,而把答卷交洪良品评阅,

  • 山居文录

    二卷。清叶德辉(见《观古堂诗录》条。)(1864-1927)撰。考叶德辉论文,不主宗派,以为文以载道,事理通达,其为文,必简古而有法度。大抵非本原经术,精熟义理,绝无佳文。叶德辉以闳博之才,研思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