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潜邱札记

潜邱札记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阎若璩出生于太原,曾寄居山阳。《尔雅》称:晋有潜邱。《元和郡县志》称:潜邱在太原县南三里。若璩取“潜邱”以名其书,有无忘故乡之意。此书传世本有二,一是山阳吴玉搢删定本,二是其长孙学林所刻。若璩恐此书失传于世,故载其说于《尚书古文疏证》中。是编皆其少年随笔札记,考证经籍之文,本未成帙,后人掇拾整理,编辑成帙,并非其全部手迹。此本为吴玉搢删定本。卷一取学林原刻首两卷删并而成,杂记读书时考论观点;卷二取原刻卷三,论山川地理,考证地名;卷三取原刻首三卷同类内容编次而成;卷四取原刻卷四《丧服翼注》及首两卷涉及丧服的条目合并,卷五取原刻卷四《杂文序跋》、《补正日知录》;卷六只取原本卷五若璩与人答论经史书录。删去原卷六应博学宏词赋一首并杂诗若干首,不予录入。阎若璩学识精深,知识广博,善于考据,清代很少能有人与之伦比。此书虽为山阳玉搢重定辑录而成,并非原文全貌,可是却言言有据,句句有终,条条有证,连时人称诵的顾炎武《日知录》亦予以驳证,足见其精深的学识,善于考据的天资了。版本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恒言录

    六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字及之,又字晓征、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先世常熟(今江苏常熟县)。清乾嘉学派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先生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

  • 唐月令注续补遗

    一卷。续考,一卷。茆泮林撰。茆泮林,字云水,江苏高邮人。茆泮林在刊行《唐月令注》之后,又取《内经》王冰注,校其异同,别纸录出,以补《唐月令注》之遗。凡经文及注中小有差异者,皆载录之,以备参考。续考,则

  • 玉兰堂帖

    六卷。刻者不知其名。第一、二卷题“古法帖”,第三、四卷题“唐名人帖”,第五、六卷题“宋名人帖”。形式上六卷皆同,而刻尾年月则大异。前二卷云:万历庚寅云阳姜氏玉兰堂摹勒上石。后四卷帖尾则云:淳熙三年二月

  • 孔子年表

    一卷。清臧镛(1767-1811)撰。臧镛原名镛堂,字在东,号拜径,江苏武进人。曾师从卢文弨,又从钱大昕、段玉裁治经学,阮元任浙江巡抚时,臧氏曾客其幕府,助其编纂《经籍纂诂》。著有《拜纪日记》、《拜经

  • 论语通释

    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著有《易图略》八卷、《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曲考》、《剧说》、

  • 谢宣城集

    五卷。齐谢朓(464-499)撰。谢朓,字玄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小谢”,以别于谢灵运。是南朝齐著名诗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部,出任宣城太守。以《北楼吟咏》为世盛传,诗家皆称

  • 舆地碑记目

    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

  • 刘氏菊谱

    一卷。宋刘蒙撰。刘蒙,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刘氏菊谱》大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谱叙,首论古代正人达士多吟咏菊之高洁;次叙菊花之功用;后叙作此谱之缘由。作者自称崇宁甲申(11

  • 律吕新书笺义

    二卷。附《八音考略》一卷。清罗登选(生卒年不详)撰。罗登选衡山(今属湖南)人。是书取用蔡元定《律吕新书》并为之作注释,书中所引推步算术之类,尤为牵强附会。书末附有《八音考》一卷,也无甚创见。是书于《四

  • 经典释文附录

    三卷。陈昌齐(?-1820)撰。陈昌齐字宾臣、海楼,广东海康人,清经学家。据《清史稿·陈昌齐传》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中允。大学士和珅欲罗致之,昌齐以非掌院,无晋谒礼,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