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白氏长庆集

白氏长庆集

七十一卷。唐白居易(772-846)撰。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贞元进士,诗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和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唐朝自代宗至宣宗九个朝代,政治上是失意之士。在文学上,他继杜甫之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他的好友著名诗人元稹、李绅等人有意识地倡导“新乐府运动”。一生创作甚丰,其有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著有《六帜》、《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的文艺思想,即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就是主张文学要反映时代问题,为“裨补时阙”,纠正社会现实弊端服务;所谓“为事”,就是“不空为文”,主张文学要反映与国家和人民有关的重大事件。曾将其诗歌创作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价值最高、他自己也最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讽谕诗共一百七十余首,其中《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更是在他的“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意图下,有计划地写作出来的,真是“篇篇无空文,字字必尽规”,对当时的诸多政治弊端和严重社会问题,做了直言不讳的揭露和勇敢的鞭挞。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在白居易之前,这种风格的诗有过,但明确地有意识地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这种风格,在诗篇中实践这种主张,从而取得成就,白居易却是第一人。《白氏长庆集》又名《白氏文集》、《白香山集》,为唐代诗文别集。元稹在其《白氏长庆集序》中说:“长庆四年(824),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召还,予时刺会稽,因得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二千一百九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明年秋当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在会昌五年(845)白居易又亲自编辑,并在后记中说:“白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证明原集是七十五卷。《新唐书·艺术志》也作七十五卷。但《崇文总目》却作七十卷。《郡斋读书志》作七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七十一卷,并记:“今本七十一卷,苏本、蜀本编次不同。蜀本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乐天自记之旧矣”。今存宋版白集很难看到,只有原铁琴铜剑楼藏南宋绍兴初年刻本《白氏文集》。明代白集刊本甚多,最早的是正德八年(1513)华坚兰雪堂铜活字本。其后正德十四年(1519)郭勋刻本,人称最为善本。另外有嘉靖十七年(1538)钱应龙刻本,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刊本。日本公元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那波道园活字本。今人有顾学颉的点校本《白居易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朱金城有《白居易集笺校》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破邪论

    二卷。唐代释法琳(572-640)撰。法琳,俗姓陈,原籍颖川(治所在河南许昌)人,祖上仕隋,寓居襄阳。少年出家,游历金陵、楚郢(江陵)各地,广习儒释经书,博综词义。隋末,蓄发俗服入关,隐居青溪山鬼谷洞

  • 艺圃萃盘录

    十卷。卷首题曰:丁卯解元用斋周汝砺选,戊辰进士贞庵蒋以忠纂。丁卯同年养庵蒋以化辑。终不知出自谁人之手。其书分类标题,各系以总论。似经生揣摩对策之本。

  • 读书札记

    ① 八卷。明徐问(生卒年不详)撰。徐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历任广平推官、刑部主事、南京户部尚书等职。学者称养斋先生,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著有《山堂萃稿》等

  • 商子

    五卷。周商鞅(约前390-前338)撰。商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公孙氏,名鞅,故又被称为公孙鞅或卫鞅。曾在魏相公叔痤家做过家臣,后入秦国,辅佐秦孝公。初为左庶长,很快升为大良造。秦孝公十二年(前350)

  • 侨吴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元郑元祐(1292-1364)撰。元祐字明德。遂昌(今属浙江)人。曾任浙江儒学提举。卒于官。元祐家本遂昌,而流寓平江四十年。因而其集名称侨吴。(元祐另有《遂昌杂录》,名遂昌,以示

  • 学庸训蒙琐言

    二卷。署乳山山人集,不著名氏。书首有自序,言用朱子读书,《论语》用冷看法,《孟子》用熟读法,《大学》、《中庸》尤用熟读法,逐字理会。凡虚字的轻重缓急,抑扬曲直,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务求其神气协合,血脉

  • 郭中丞行述

    一卷。清郭襄之等撰。襄之,山东潍县(今潍坊)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任平朔府知府。此书所述为其父郭梦星(?-1854)生平。梦星字文与,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由知县升至山西布政使,

  • 医林纂要探源

    十卷。清汪绂(1692-1759)撰。汪绂原名烜,字灿人,别号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汪氏自幼十分聪颖,勤奋好学。对星历、地志、乐律、兵制、医卜诸学均有研究。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著有《药性》、

  • 禹贡汇览

    四卷。清夏之芳撰。夏之芳字筠庄,江苏高邮人,雍正元年进士。《尚书》之中,历代学者研究最多的,就是《禹贡》了,除了各种注、疏以外,有专释,有兼释,各家的解释也都不尽相同。此书是以《尚书》的传说汇纂为主。

  • 善卷堂四六

    十卷。清陆繁弨(?-1700年)撰,吴自高注。陆繁弨,字拒石,号儇湖,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年不详。吴自高字若山,安徽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翰林院侍诏。陆繁弨工骈文,在陈维崧、吴绮皆已下世后,自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