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

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

一卷。元代释清珙(1272-1352)撰。清珙,俗姓姜,字石屋,属今江苏省常熟人。因悲观厌世,遁入空门。初住于崇福寺,后游建阳西峰,湖州道场,寂灭于嘉禾当湖的福源禅寺。《石屋和尚往嘉兴当湖福源禅寺语录》为佛教语录体史书,其主要内容是:记录释清珙禅师出家后所作山居诗,由其弟子至柔收集编写,而题名师作。书录中提到,我看王公大臣,好此道(指信佛及作禅诗)者极多。至于谈道之际,个个慧人顺己。可见,释清珙禅师与王公大臣多有交往,谈论禅机,观山揽月,赋诗赏心,交情非同一般。此语录最初由元代沙门来员所刻,明洪武十五年(1382)释豫章再刻,弘治二年(1489)释林坡再刻。此书录对了解释清珙禅师生平事迹及研究他的佛学思想具有较高价值。此书虽为语录,实际上乃是一高僧传记,只不过侧重其言论而已。现见有版本是明代弘治二年刻本。

猜你喜欢

  • 稷香馆丛书八种

    二十七卷。吴瓯编。吴瓯,生卒年不详,字伊贤,辽宁省辽阳市人。研治文字训诂之学。吴氏荟萃清代名家考订《说文解字》的稿本八种,用原书影印,题名《稷香馆丛书》。《说文疑》十二卷,原为清藏书家丁丙(1832-

  • 医垒元戎

    十二卷。元王好古(1200——1264)撰。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王氏通晓经史,喜好医学。曾从师于张元素、李东垣学医,官本州教授。撰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 羯鼓录

    一卷。唐南卓撰。《唐书·艺文志·乐类》载南卓《羯鼓录》一卷,但不说南卓何人。其《杂史类》又载南卓《唐朝纲领图》一卷,注曰南卓字昭嗣,大中时为黔南观察使。计有功《唐诗纪事》也称南卓为拾遗,以谏谪松滋令,

  • 宣恩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金澜修,蔡景星、张金圻纂。张金澜,浙江平湖人,监生,官宣恩知县。蔡景星,湖北蕲州人,举人,官训导。张金圻,金澜三弟。乾隆四十四年(1779)县令贾思谟撰志稿一卷,蔡景星等据此为底本

  • 福安县志

    ①九卷,明巫三祝修,黄启仕纂。巫三祝,广东龙川人,崇祯元年进士,崇祯四年任福安县知县。黄启仕,儒学训导。考福安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再修于万历二十四年。及巫三祝来,邑志之不修已三十余年。巫令创议

  • 龙游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余绍宋纂。余绍宋,龙游县人。此志为民国十四年(1923)铅印本。全书为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为纪者一,曰通纪。得卷一,为考者五,曰地理、氏族、建置、食货、艺文。得卷六,为

  • 四书释文

    不分卷。是书首有王赓言序,称出何义门焯手订,而复以己意为之增补。其书依《朱子章句集注》只于一章的主脑、一节的关键、一句的虚实轻重以及每句的层次,一一以符号标记。自以为授成童者读之,可尽将诸讲义置之高阁

  • 蔚庐文集

    四卷。刘人熙(约公元1887年前后在世)撰。刘人熙字艮生,号蔚庐,湖南浏阳人。光绪三年进士。清时官至广西侯补道,一九一五年投入反袁(世凯)运动。一九一六年七月任湖南省督军兼省长。刘人熙崇尚程朱理学,尤

  • 归安县志

    五十二卷,首一卷。清李昱修,陆心源纂,陆心源详见《同治湖州府志》条目。《归安县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卷首为县境图。卷一至卷十三舆地略。卷十四至卷十九经政略。卷二十至卷二十三艺文略。卷二十四至卷

  • 虚籁集

    十四卷。明刘尧诲(约1568前后在世)撰。刘尧诲,字君纳,号凝斋,湖南临武人。生卒年不详。著有《甜雪斋集》。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平巨寇,后进南京兵部尚书。是集为其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