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傲金针
一卷。清同治年间华耶稣会士李秋(生卒年不详)译。李秋字问渔,其事迹史籍记载甚略。此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间渔序,称“西国有《金书》一卷,虽奇零小本,而其言克傲良规,最为深切。阅之,觉书旨以治傲为本,无疑金针之砭疾。”于是作者撮其旨意,译其文,将许多曲折难于翻译之处,略为删易,书成,名《砭傲金针》。全编凡七十则,后附格言八十则,虽多基督教之言语,但颇笃实。现存的主要版本为土山湾印书馆藏本。
一卷。清同治年间华耶稣会士李秋(生卒年不详)译。李秋字问渔,其事迹史籍记载甚略。此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间渔序,称“西国有《金书》一卷,虽奇零小本,而其言克傲良规,最为深切。阅之,觉书旨以治傲为本,无疑金针之砭疾。”于是作者撮其旨意,译其文,将许多曲折难于翻译之处,略为删易,书成,名《砭傲金针》。全编凡七十则,后附格言八十则,虽多基督教之言语,但颇笃实。现存的主要版本为土山湾印书馆藏本。
一卷。清孔贞瑄(生卒年不详)撰。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今山东曲阜)人,顺治庚子(1660)年举人,官至大姚县知县。是书本是孔贞瑄为济南教授时所作,以洞箫的七调推求三分损一上生下生的道理
十二卷。宋朱申撰。朱申生卒、事迹无详考。《江西通志》记载有朱申,字继宣,宋太学生。又有李心传《道命录》,有淳祐十一年(1251)新安朱申序,其结衔为朝散大夫,知江州、军州,兼管内勤农营田事,似为二人。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
①十四卷。明王蓂(生卒不详)撰。王蓂,字时祯,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忠义录》从历代史传搜罗有关忠义事迹,分类编排而成,以伯夷以下597人为上,张良以下
四册,美国丁韪良(详见《性学举隅》)编。清同治、光绪年间,西方传教士及教会在华创设了一些杂志,借以宣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中西闻见录》即为其中一种。这是由丁韪良及在京的一些西方人士共同创办的,首刊于同
二卷。明严澄撰。严澄生卒年不详,字道澈,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大学士严讷之次子,以荫仕至邵武府知府。此书所录之曲二十有八,皆无歌词。其自序中曾专论曲与词的问题,大意是:古乐湮没而琴不传,所传者只有声而
二卷。吴鹄辑。吴鹄,清嘉庆前后邗江人,《贩书偶记》时令类著其书为“道光元年(1820)抱青阁刊”。
见《奚囊广要》。
十二卷。明姚舜牧(1543~?)撰。舜牧字虞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历任新兴、广昌二县知县。年过六十,撰《五经疑问》,八十以后,又重订《诗》、《礼》二经及此书,其《序》并载
一卷。明米万钟(?-1628)撰。米万钟,字友石,一字仲诏,北京宛平(今丰台)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明史》文苑传附见董其昌传中。史称米万钟生平喜欢收集奇石,并构有漫园、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