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运注

礼运注

一卷。清康有为(1858-1927)撰。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学者称其为南海先生。早年受业于名儒朱九江,1888年赴京应试,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图存,未能上达,后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讲学,1895年偕弟子梁启超赴京会试,时将签定“马关条约”,遂于梁会同在京应试举人一千三百多名,上书要求拒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同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未就。后被光绪帝召见,授为总理衙门章京,促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组织保皇会,对抗孙中山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由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和张勋策划清帝复辟,后告失败,逝于青岛。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戊戌奏稿》及《朋夷阁诗集》、《万木草堂诗集》、《延香老屋诗集》诗集多种。康有为学术崇尚今文学,《伪经考》是其代表作。朱一新作《论学杂志》与之辨难。康有为以为中国今以小康,而不求进化,是失孔子之意,因而为《礼运》作注。将以学孔子而同大地,其意甚盛。书前有光绪十年(1884)自叙。其书注解大率本孔疏陈澔集说,在此基础上任意发挥,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借之阐明己意,经世致用。如书注解言及埃及、叙利亚、印度、波斯各国之先,皆以事鬼神为重。印度、波斯、犹太之经,半为祭礼,埃及、印度、希腊数千年之宫室,皆用石筑,牖户繁多,顶圆皴皱,甚似山洞。并言印度《韦驮经》与《犹太旧约》,治国皆纳于祭神礼中。如此之类,惊世骇俗,不只发前人所未发,而且是闻所未闻,故遭时人责难,以为非注经之体。然康有为注经本非为音义训诂,名物象数,而是借经论时事,为现实服务,自有其独创性和独特价值,不可以一般治经者的标准规范评价之。《礼运注》有《演孔丛书本》传世。

猜你喜欢

  • 待清遗稿

    二卷。宋潘音(1270-1355)撰。潘音字声甫,浙江天台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乱,即隐居不仕,题所居曰“待清轩”。入元以后,仍隐遁以终。其集旧无传本。明嘉靖间,其后人从败簏中得遗稿,属徐云卿校定而序

  • 东望望阁诗钞

    十六卷。清查亦照(1762-?)撰。查亦照,浙江嘉善人,生平仕履待考。全书无序跋及目录,不分体,编年为序,近体诗居多,七绝不如七律,五古胜七古,诗中大抵登临怀古,题花咏雪,赠答酬酢之作,记叙嘉庆中叶之

  • 胡文敬公集

    三卷。明胡居仁(1434-1484)撰。胡居仁,字叔心,号敬齐。余干(今属江西)人。以布衣而终。胡居仁曾师事吴与弼,而醇正笃实,乃过其师。其一生以讲学为业。认为“气之有形体者为实,无形体者为虚;若理则

  • 独诵堂遗集

    六卷。清李佳(约1870-1902)撰。李佳,字瘦生,江苏丹徒人。诸生。少家贫力学,结发读书,即肆力于汉魏之文。他对建安以来迄李唐之诗,尝为《二十四贤赞》,首推屈原,次列宋玉、贾谊、司马相如、王褒、扬

  • 关学编

    五卷。清王心敬(详见《丰川易说》)撰。明人冯从吾著《关学编》一书,记载关中学者人物。王心敬以其未为完备,遂采摭诸书,补其缺略,以成此书。冯书所载始于孔门弟子秦祖,终于明代王之士。本书则于秦祖之前加上了

  • 乐章集校勘记

    一卷,《补遗》一卷,《遗词》一卷。清缪荃荪(1844-1919)撰。补遗、逸词曹元忠撰。缪荃荪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生而颖异,十岁即遍读五经,十四岁读《文选》,十五岁读《说文》,二十

  • 说文部首表

    一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此书本蒋和之《说文字原表》修订而成,并易“字原”为“部首”。王氏以“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为原则,将部首编为谱牒世系的表格,附于《说文句读》之后。其

  • 司业诗集

    四卷。清陈祖范(1676-1754)撰。陈祖范,字亦韩,号见复,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元年(1723)举人,会试中试,以病未与殿试,闭户读书数年,会诏天下设书院,大吏争延为讲师。乾隆十五年(175

  • 戒庵老人漫笔

    见《戒庵漫笔》。

  •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