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祁县志

祁县志

①八卷。清郭修,周继芳纂。郭字不详,河北高邑县(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十三年(1656)任祁县知县。政绩甚嘉。《祁县志》康熙四年(1665)刻本。全书八卷,五十二小目。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食货志,卷四典礼志,卷五官政志,卷六人物志,卷七艺文志,卷八杂记志。每门下附有诸小目。此志踵明万历旧志而作,在内容上,视旧志略有增加。如人物目,一种意见为祁在唐虞时,并为冀城,自春秋时,晋贤大夫祁奚采食于斯,而邑,因而得名。代多伟贤,如汉朝的王充,晋朝温峤等,在正史中亦为不多见的人。此书于人物志中,尚能一一列举,逐一记载,实为可嘉。然而,此书不足之处有二,一是舆地志沿革目下,晋武帝封李惠为祁侯,此书误晋为汉,误惠为善,使人读之不明。二是祁地,历代皆有封爵,如汉封绘贺为祁侯,晋封李惠为祁侯等等。网罗旧闻,广博收集,几乎达到数十人。此志自应列封爵一目以载之,不可不设小目。总之,该志书分科设目尚有可取之处,惟编述不免谬误舛杂。②八卷。清郭原本,朱埕续修。郭详见《祁县志》康熙四年刻本条目。朱埕字公琢,山东单县人,出身岁贡,曾充正黄旗教习,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祁县知县。历三年而始修志,未久即成。《祁县志》康熙四十五年(1706)增补本。该编虽为续修,然不过就旧本版刻为底本,仅于人物官政诸志,增刻数页而已。至于体例则全部承袭旧志,丝毫未改。特别是旧志错讹之处,如舆地志沿革下,晋武误为汉武,李惠误为李善等等,全盘继承,未加修正。③十六卷。清陈时纂修。陈时,湖南衡阳县人。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祁县知县。《祁县志》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全书十六卷,分为:卷一舆地图,星野,沿革,卷二疆域、山川、城池、关梁,卷三县治、学校、田赋,卷四风俗、物产、古迹、祠庙、封爵,卷五职官、名宦,卷六选举,卷七乡贤,卷八至卷九人物,卷十列女、艺文,卷十一至卷十五艺文,卷十六祥异、杂记。按祁志自康熙四年,知县郭编修付梓后,康熙四十五年暨雍正七年,知县朱埕、罗著藻曾先后续增。郭志多讹误,朱、罗二志,既未纠正,增补亦少。此书编辑,固在续增朱、罗二志,同时纠正旧志之错误。如:旧志舆地志沿革下,晋武误作汉武,李惠误作李善,是编则一一改正。又如旧志人物志中有寓贤一类,下列狐偃、赵简子,此书按《山西通志太原府志》在寓贤一类中,祁无其人,并依旧志注语,狐偃故里在县北三里,赵简子故里在县西十里,即证其非寓贤一类,故于人物志中,删去寓贤一类。甚为得当。④十六卷。清刘发岏修,李芬纂。刘发岏字燮丞,广西全县人。出身举人,光绪四年(1878)任知县。此书修于光绪五年(1879),历时二年,稿初具而刘发岏卸职,光绪八年(1882)年,胡德修接任知县,始将刘稿略加修改,付梓印行。《祁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全书十六卷。该书系全部承袭乾隆间陈时本而作,体例类目,一依陈本,凡陈本尚有旧版即重印,无一字删增。陈本以后者,则以陈本条款重新增刻附于后面。就山川、舆地目而言,全部照旧志版印刷。然人物、艺文目,则有增加。考祁志自明万历以后,续修者不啻三四人,皆谬误漏缺,无可阅读。直至陈本出,祁志始可读。然祁之文献人物,亦因以传真,惜旧志分类不明,纲纪未分,此志续以陈本百年之后,人物增变仍因循旧志旧体例,未有任何更改。

猜你喜欢

  • 虎口余生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边大绶撰。边大绶,字长白,河北任邱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时曾任米脂县令。在任时曾掘李自成祖李海、父李守忠墓。崇祯末年,在山西泽州被李自成军俘获,一路西行,后乘间潜逃,匿至任邱乡里。降清

  • 国朝学案小识

    十五卷。清唐鉴(1778-1861)撰。鉴字镜海,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谥确慎。鉴潜研性道,笃信程朱之学。该书以陆清献、张杨园、陆桴亭、张清恪为正宗,汤文正

  • 农政全书

    六十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厉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又考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徐

  •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

    十集。闰集一卷。清沈初等编。沈初(1732-1807),字云椒,平湖(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此目又称《浙江采进遗书总录》、《浙江采辑遗书总录》。乾隆三十七年(1772)政府始设“

  • 卦气续考

    一卷,清俞樾撰。作者著有“卦气直日考”,对汉人卦气直日说进行考辩。但没能对旧说进行匡正,亦没有推衍六十四卦之义蕴,故又作此书进行补充。作者认为出于《易纬·乾元序制记》中的“卦气起中孚”说为后人伪作,不

  • 崇祯长编残卷

    二卷。清万言撰。言字贞一,号管村,浙江鄞县人。少受学于黄宗羲。康熙时中副榜,入明史馆。尚著有《明鉴举要》。言在史馆时,以崇祯起居注已亡佚,弘光朝欲修崇祯实录而未成,乃搜阅公私著作、邸报奏章等史料,特别

  • 大学古义说

    二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其人详见《论语郑注》条。是书题曰古义说,盖对朱熹《大学章句》言之。其对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言事帝王之事也。所说诚汉人古义,然孔子时未有此义,《大学》中也无此义。又致知在格物,谓郑

  • 韵辨附文

    五卷。清沈兆霖撰。兆霖(1801-1863)字朗亭,又字尺生,号雨亭,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文忠。工诗,善篆隶。卷首自序云:陆法言《切韵》、孙愐《唐

  • 扬州丛刻

    二十四种,四十六卷。民国陈恒和编。陈恒和,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收辑扬州先贤所著有关扬州掌故的著作二十四种,所收如清李斗《扬州名胜录》四卷、清焦循《邗记》六卷、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一卷等均为习见之书,且

  • 春秋保乾图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保乾图》。大体上为叙承天时行膺运受篆之书。乾为天为君,言君承天命,应运受图,于时保之,故名《保乾图》。其中说:“黑帝治八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