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祈嗣真诠

祈嗣真诠

无卷数。明袁黄(详见《皇都水利》条)撰。袁黄平时持功过格甚谨,乡里称为“愿人”。此书共十门,即改过第一,积善第二,聚精第三,养气第四,存神第五,和室第六,知时第七,成胎第八,治病第九,祈祷第十,杂引常言俚语及医方果报之事,而成此劝世之文。卷首有其门人韩初命撰《刻祈嗣真诠引》一文,文中说:“子嗣于生人,系至重矣。曷论王公韦布,贫贱富贵之殊,今嘉禾了凡袁先生,思广其生物之心,患天下之艰于嗣者,或惑于数命而不知求,即求而或懵于生生之本也。乃编十篇。首改过,终祈祷,令得日用而信行焉,名曰《祈嗣真诠》。……先生衍贯古今,究极玄奥,即诸家杂流,靡不精诣。然而爱物之心,实其天性,故《举子业》则心术阴骘其所重,而《祈嗣》必本之改过积善,大旨可睹矣。……故先生出其行之有验者,而发明之。其于是编也,颇信理而遗数命,今世之有志者,力行之不怠,当知无嗣者,可赖之以获螽斯之庆;有嗣者,亦赖之以衍麟趾之祥。斯先生之愿哉,而生人之道毕矣。”开篇语中,袁黄亦说明了撰此书的目的,即“予气清而禀弱,若乏嗣,夙讲于星占术数之学,知命艰于育,且安之矣。后游建康之栖霞,遇异人授以祈嗣之诀,谓天不能限,数不能拘,阴阳不能阻,风水不能囿。信而行之,果生子。予虑天下之乏嗣者众,而不获闻是诀也,因衍为十篇,以风告之,俾嗣续有赖,生齿日繁,而家家获螽斯之庆,吾愿慰矣。”但此书除祈嗣生子一事之外,还涉及许多方面,用袁黄自己的话说即“岂独生子一节乎哉?命可永也,穷可达也,功名可建也,触而通之,是在智者。”书内所载医方、养气、聚精等各条,均有一定道理,可供人们参考。至于因果报应之类,则属荒诞,阅者不可轻信。另有一卷本《祈嗣真诠》,收入《了凡杂著》(明万历三十三年建阳余氏刊本)中,另有《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等。

猜你喜欢

  • 禹贡汇疏

    十五卷。明茅瑞征(详见《虞书笺》)撰。《禹贡汇疏》计有图经二卷、汇疏十二卷、附录一卷。图经部分,上卷共二十四图,皆取自郑晓《禹贡图说》;下卷亦二十四图,系瑞征个人补辑。汇疏部分,九州每州一卷,共九卷;

  • 呼兰府志

    十二卷。民国黄维翰纂修。黄维翰(1866——1930),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呼兰府知府,龙江知府。民国初年,应黑龙江督军朱子樵聘,负责《黑龙江通志》

  • 柳塘诗集

    十二卷。清吴祖修(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吴祖修,字慎思。江苏吴江人。本集是其子吴大庚编纂,后有大庚跋。称祖修在时,曾版行五七言古诗,已而悔之,谓诗当以编年为次,不当分体。今所编诗十二卷,其本出自祖

  • 林氏五种

    五卷。民国林金相撰。林金相字品三,分宜(今属江西省)人。治程朱之学,兼修佛道之旨。五种为《察迩言录》一卷、《五五语》一卷、《读书录》一卷、《拟言一卷》、《圭窗集》一卷。大多为针砭时事、反己修身等杂感类

  • 五经今文古文考

    一卷。清吴陈炎(生卒年不详)撰。吴陈炎字宝崖,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少负诗名,毛奇龄、朱彝尊都为之倾倒。中年与王士祯、宋荦友善,宋荦曾以国士见称。后出知荏平县,不久罣吏议归。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三传

  • 学言

    ① 见《圣学宗要》。② 三卷。清白允谦(生卒年不详)撰。白允谦字子益,阳城(今属山西)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任庶吉士。入清,授秘书院检讨,官至刑部尚书。此书皆为讲学的语录,上卷五十九条,

  • 三略直解

    三卷。明刘寅撰。刘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其所注之书皆名《直解》,《尉缭子直解》已著录,此又其所注书之一种。今本《三略直解》分上、中、下三卷。卷上首有一段文字叙《三略》作者及授受源流,谓《三略》本太公书,

  • 兴华新义

    一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林乐知以中国元气未复,虎视者流复环集其旁,观衅而动,时事之危甚于洪水将至,自称拟对症下药以兴华,特撰此书,定书名为《兴华新义》。全书分意

  • 论语辑说

    八卷。清冯安常撰。安常字敦五,号朴园,河南巩县人,道光时贡生,马时芳的弟子。著有《猛省录》二卷,《先哲庸言》一卷、《先儒要言》一卷。安常治学,以时芳为宗,远尊陆王,偏重诚意慎独,以心学为归。其认为学习

  • 陶朱公养鱼方

    见《养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