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离骚节解

离骚节解

一卷。卷首附《离骚正音》。《离骚本韵》。《离骚节指》。清张德纯(生卒年不详)撰。张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沙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常山知县。著有《离骚节解》、《孔门易绪》。卷首为作者《自序》,说明成书经过;后为《离骚正音》、《离骚本韵》、《离骚节指》,下为校订、校字人。《节解》正文前有小序,题下有题解,一般以四句为解,再并解为节,全诗共分十三节。先言训诂,后释章义,每节有节旨,亦偶言诗文脉络。最后为其子的跋文,叙述其父聪颖、文才及行迹、著述。张氏对屈原及其诗文给予高度评价,小序称:“然而灵均之文,上嗣四始,下开百代,超前轶后,独自成家”。此书非为著书而著书,乃久积体会而成,时有前人说法归纳,但言简而切旨。如对《离骚》首八句归纳为:“首溯乎此,以见己之与楚同源共本,世为宗臣,是思深而义厚也,便有不能传舍其国,行路其君也明矣”。既概括了段旨,也揭示了诗人用意。《离骚正音》列举《离骚》一百六十字,以直音、反切、标声调注音,亦偶注形义。《离骚本韵》以两韵为一组,共九十二组,有“通例”、“变例”、“正得本音”、“本音非叶”等语,有其侄士俊四处校正。对“占”(“命灵氛为余占之”)“慕”(“孰信修而慕之”)则不知所从。《离骚节指》将《离骚》划分十三节,标明每节共几解,并简言节旨及写法,与《节解》分节、概括节旨一致。版本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读书松桂林精刊本、天一阁、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藏。清乾隆五十年(1785)梓州郡署重刊朱墨套印本,浙江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胥台集

    二十卷。明袁袠(1502-1547)撰。袁袠生平详见《世纬》。是集又称《袁永之集》,凡二十卷。其中,诗文各十卷。初为其嗣子袁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所刊。万历十二年(1584)衡王府重刊本,改题

  • 邵易补原

    一卷,清俞樾撰。《周易·系辞传》论八卦相生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邵雍却篡改传意。作六十四卦横图,后人多有考辨其诬者。但俞氏却认为邵雍易说虽不同于伏、文、周、孔,但也自成

  • 寿亲养老书

    见《养老奉亲书》。

  • 四书笺解

    不分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盖病讲章时文,曲解混说,迷说学子,因取全书,随意笺释。虽为正讲章时文之谬而作,而体会涵咏,深有所得。谓俗解慎独,或云在致知前,或云在致知后,均错。经云,“致

  • 异苑

    十卷。南朝刘敬叔(?-约470)撰。刘敬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初任中兵参军,义熙十三年为骠骑将军刘道怜参军,后为刘毅郎中令,因事得罪刘毅,被毅奏告,免官。宋元嘉三年为给事黄门郎,太始中去世

  • 粤游日记

    一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壬庵,诸城(今属山东)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广东西宁知县。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水西纪略》、《暑窗臆说》、《星余笔记》等。本书记

  • 保德州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王克昌字燕及,号澹园,别号瀚渑,山东临淄县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经魁,三十年(1691)进士,三十八年(1699)授贵州贵定县知县。四十年(1701)调知

  • 算学启蒙

    三卷。元朱世杰(详见《四元玉鉴》)撰。1299年朱世杰在扬州刊刻了《算学启蒙》,全书共三卷二十门二百五十九问。卷首为“算学启蒙总括”,列出十八条常用数据及法则:1.“释九数法”(九九乘法歌);2.“九

  • 化书

    又名《齐丘子》、《谭子化书》,六卷。南唐谭峭(生卒年不详)撰。谭峭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属福建)人。早年爱好诸子、黄老之学,不求仕禄功名,后出游终南山,并遍历名山,不复归故里。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

  • 艳雪斋书品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与所作诗评、词曲评合为一起,大概是未完成之稿。书中大都抄撮旧文,并无发明之处。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