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杨廷瑞撰。参见《说文经斠》。是书以《说文》有正字而承用别体,尤以联绵字体鄙野为多,遂甄录所见以证明古训。其例以《说文》正字正书而以假借承俗者,作旁注于下,征引诸儒训故反复考证,颇为精核。有是一
八卷。清焦袁熹(1660-1735)撰。焦袁熹,字广期,江苏金山(一作华亭)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不赴会试。康熙五十二年,李光地、王顼令以其学实通经而荐之,袁熹以双亲年高而推辞。后授山阳教
十卷。《续集》二卷。明张泰(1436-1480)撰。张泰,字亨父,号沧洲,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官至翰林院修撰。是明成化间著名诗人。泰为人恬淡,独喜赋
一卷。隋刘炫撰,清马国翰辑。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人。生卒年不详。《隋书》及《北史》本传皆载牛弘曾在大业初年引炫修律历并纳言杨达举炫博学有文章,遂得以除太学博士,后以品卑去任。还家不久因盗
十五卷,首一卷。清王延纶纂修。王延纶,字鹤芝,定州人。光绪进士。宣统二年(1910)任武城县知县。王延纶任县令后,以邑志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县令厉秀芳重修后,又多年未修,于是筹款设局,重新纂辑。
二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江宁(今南京)人。著有《大易择言》、《彖爻求是说》。程氏释禘祫认为:大禘是殷祭。禘是祭宗庙而非祭天,王肃解诂远胜于郑笺。烝祭、尝祭必定将远近
二卷。明曹履泰(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履泰,字大来,号方城,浙江海宁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曾著有《蜻海纪略》、《谏垣谏草》、《书牍》、《浪吟集》等,其中的《谏垣谏草》今不传。该集为履泰
四卷。明章藻(1547-?)刻。章藻,字简父(一作仲玉),工书善摹刻,其父即当时苏州、无锡带著名木版刻工,章藻亦以镌刻显名,《停云馆帖》等即出其手。《墨池堂法帖》为其家藏刻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钟元
又名《寄圃老人自记年谱》。一卷。清孙玉庭(1753-1834)自述。玉庭字佳树,号寄圃,山东济宁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检讨,河东兵备道,广西盐法道,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广西、广东、
五卷。元李鹏飞(生卒年不详)撰。李鹏飞,自号九华澄心老人。池州建德(今属安徽贵池)人,以行医济人为乐,终为名医。编撰《三元参赞延寿书》五卷。《三元参赞延寿书》,又称《三元延寿参赞书》。此书篇首有四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