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类隽

类隽

三十卷。明郑若庸(生卒年不详)撰。郑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昆山(今属江苏)人。郑若庸精诗古文,兼工词曲。少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受赵王厚煜聘,入府著书。历经二十年,仿《初学记》、《艺文类聚》而编成此书。共分二十门。《江南通志文苑传》谓郑若庸为赵王著书,采掇古文奇字累千卷,名曰《类隽》。过誉之词,不足信。沈德符《敝帚轩剩语》称其书与俞安期《唐类函》都有功于艺苑。俞安期亦雅慕郑书,以不得见为恨。后来太学生汪珙开始为其刻行。但征引太简,叙事多不得其首尾,不足为善本。

猜你喜欢

  • 陆玑疏考证

    一卷。清焦循撰。焦循(1763-1820)字理堂,江苏甘泉(今江苏江都县)人。清代著名学者,于经、史、历、算、训诂、音韵均有深究。嘉庆六年(1801年)举人,未赴礼部试。闭门读书著述,所撰甚丰,《孟子

  • 宜斋野乘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

  • 冬青树

    二卷。清蒋士铨(1725-1784)撰。蒋士铨,字心余,又字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江西铅山人。清代文学家。士铨工词曲兼善诗文,在乾隆嘉庆时期影响很大,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一生著述很多

  • 读易绪言

    二卷。明朝钱棻撰。钱棻字仲芳,浙江嘉善县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钱士升子。少承庭训,于《易》尤精。士升尝作《易揆》,此书推衍其未尽之意,以为绪余,故称为“绪言”。首先用八宫各统八卦,作说八篇。

  • 文编

    六十四卷。明唐顺之(1507-1560)编。唐顺之,武进(今江苏省南部)人,字应德,一字义修。嘉靖八年(1529)进士第一,官左佥都御史,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顺之学问渊博,留心经济、天文、地

  • 周易要终篇

    三卷。清邓蘖撰。作者认为孔子及其门生所著之书,与周易是相通的,如《礼运》之中所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移之道可见孔子作《周易》的缘由及基本思想。《论语》所述经世治国之理也与《周易》互为表里,殊途而同归

  • 西征记

    一卷。宋卢襄撰。卢襄,字赞元,衢州(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卢襄赴京春试时记行之作,《四库提要》考证其当作于哲宗时。所记之事均无所考据,又杂载诗歌,颇近传奇小说之流。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

  • 勾股矩测解原

    二卷。清黄百家(生卒年不详)撰。黄百家字主一,浙江余姚人,清初中算家黄宗羲(1610-1695)之子,著有《筹算》。《勾股矩测解原》是注释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表度说》(1614),收入《四库全书》中。

  • 唐宫闺诗

    二卷。清刘云份撰。刘云份,里籍、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集为唐代女诗人诗选。凡二卷。《四库全书总目》误记为“国朝费密编”,孔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已予指正。据卷前刘云份所撰《叙》称,他遍阅晚唐诗人诸

  • 传经表

    一卷,附《通经表》一卷。清洪亮吉(详见《毛诗天文考》)撰。书成于乾隆四十六年洪亮吉在陕西巡抚毕沅幕府之时,大约是毕沅嘱其代撰,因此原叙即署毕沅的名字。章氏式训堂丛书因之标作“毕沅撰”,不妥。现从其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