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录

经义录

六卷。清张维屏撰。维屏字子树,广东番禺人,道光二年二甲进士,官至湖北黄梅知县。此书大率引先儒成说,或附己见,或否。引毛奇龄说居多,当是其服膺所在。所论断多未当,而采摭亦浅陋。卷五录杨椿《周礼考》一篇,而不知作者为何许人。按椿字农先,江苏武进人,康熙戊戌进士,官翰林。尝参与修《一统志》、《明史》、《明鉴纲目》诸书。著有《孟邻堂文钞》,中有《周礼考序》及后序二篇。维屏所录即后序之一。《文钞》中尚有《与齐次风论周礼书》十二篇,其说尤详。维屏大概未见到。有道光二十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施淑仪撰。施淑仪,生卒年不详,字学诗,江苏崇明人,蔡日曦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是为清代女诗人所写的传记集,书前有易顺鼎民国九年(1920)所

  • 风俗通义逸文

    一卷。清钱大昕辑。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东汉应劭撰有《风俗通义》一书,《隋书·经籍志》载其书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马总《意林》亦云三十一卷。《新唐书》和《旧唐书》则作三十卷,当未将录计算在

  • 昭代典则

    二十八卷。明黄光升撰。光升字明举,晋江(今属福建)人。嘉靖进士。历官兵部侍郎。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改督川、湖、贵州军务,擢刑部尚书。著有《昭代典则》。此书记明太祖起兵至穆宗隆庆六年(1352-15

  • 续修稷山县志

    二卷。清马家鼎纂修。马家鼎字梅卿,浙江绍兴县人,光绪七年(1881)任稷山知县。马家鼎掌稷山县后,设局修志。其在书前序中云:“自明季创志以来,至我朝康熙、乾隆、嘉庆,屡加修辑,同治间,复广续之。其间山

  • 吴越游

    八卷。明王叔承(1537-1601)撰。王叔承,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又更字子幻,自号昆仑山人。江苏吴江人。是集凡十卷。前六卷为诗,乃江苏无锡陈以忠所刻。后二卷为杂文,为浙江乌程(今吴兴)范应期

  • 图画见闻志

    六卷。宋郭若虚(生卒年不详)撰。郭若虚,太原(今属山西)人。出身贵戚,熙宁三年,即1071年,官供备库使;熙宁七年又官西京左藏库副使,后曾任辽国贺正旦副使。是书载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作《名画见闻志

  • 干宝周易注

    一卷。辑佚书,晋干宝撰,清孙堂辑,载于《汉魏二十一家易注》中。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人,官至司徒右长史散骑常侍。其事见于《晋书》本传。《经典释文》称,其《易》注凡十卷。《隋书·经籍志》载有《

  • 宋政和礼器考

    一卷。清孙治让撰。孙诒让,详见《契文举例》条。孙诒让对古文字学的最大贡献是对不同代的铭文作偏旁分析,借以追寻古文字的发展规律。他所著《古籀拾遗》三卷,上卷订正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十四条;

  • 易象大意存解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

  • 四书遗义

    二卷。清陈廷策撰。廷策字嘉谟,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是书题曰遗义,意在补程朱所遗。廷策于朱子之说,多所匡正,于二程之说,多所引申,其持义温醇笃实,融会贯通。其解“子在川上”章,谓自汉以来儒者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