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德堂文集

经德堂文集

二十卷。清龙启瑞(1814-1858)撰。龙启瑞字辑五,号翰臣。广西桂林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提督,湖北学政,江西布政使。通经义,讲声韵之学。著有《经德堂诗文集》、《诸子精言》、《浣月山房诗集》、《汉南春柳词》、《尔雅经注》、《尔雅音释》、《尔雅经注集证》、《经籍举要》等。《经德堂文集》原为六卷,系光绪四年(1878)刻本。卷首有李慈铭《跋》文手迹。书末有龙继栋(作者之子)作《跋》。据龙继栋《跋》云:“《经德堂文集》内集四卷、外集二卷,盖在咸丰丙辰年(1856),(先父)官京师时所厘定。大要始于道光庚子、辛丑(1840-1841),讫于咸丰丙辰(1856)而止。”而丙辰而后各稿,“皆不在此集”。《内集》四卷,共收文一百〇六篇,皆序、书、杂记、传状、跋、祭文、碑志之属;《外集》二卷,收文一百五十一篇,亦为序、跋、杂著、祭文、骈体文之类。其文质实谐雅,多有本之言。且服膺桐城,末附骈文,则非其所长。光绪七年(1881)刻本,在此本之后增至二十四卷。所增的内容有:《经德堂文别集》二卷、《浣月山房诗集》五卷、《汉南春柳词》一卷、《尔雅经注》三卷、《尔雅音释》一卷、《尔雅经注集证》三卷;何慧生《梅神吟馆诗草》一卷,何继栋《槐庐甲丙诗存》一卷;姚鼐《惜抱轩汉书评点》一卷。除此本今存外,还有光绪四年(1878)于京师刊本,凡十四卷行世。

猜你喜欢

  • 法帖释文考异

    十卷。明顾从义编撰。顾从义,字汝和,上海人。嘉靖中,授中书舍人,直文华殿。隆庆初,以预修国史成,升大理寺评事。此书乃《淳化阁帖》的释文。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辨其伪谬,析其异同。依阁帖原本的次序,编辑成

  • 歧路灯

    清李海观(1707-1790)撰。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河南宝丰县人。他出身于农村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三十岁时中乾隆元年恩科举人。但在中举之后,科名上并不顺利,从三十岁到四十岁共逢三次会试,皆落第,继

  • 尚书讲义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

  •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一卷。清莫友芝(1811-1871)撰。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辛卯(1831年)举人,曾客曾国藩幕。通小学,精版本目录之学,为晚清宋诗派作家。著作尚有《韵学源流》、《郘亭诗钞》

  • 秘殿珠林

    二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奉敕而撰。时乾隆九年(1744)。此书专载清内府所藏的属释典、道经之书画。书前有凡例,接下为总目,每卷之前又有该卷细目。卷一为御制四朝宸翰。卷二、卷三为名人书

  • 难经本义

    二卷。元滑寿(1304-1386)注。滑寿字伯仁,号撄宁,原籍许州(今河南许昌),后迁居仪真(今江苏仪征)、鄞县(今属浙江省)等地,元代著名医学家。滑寿出身于仕宦之家,博通经史,尤精医道。曾先后从师于

  • 南宋杂事诗

    七卷。清沈嘉辙(约1729年前后在世)、吴焯、陈芒光、符曾(1688-?)、赵昱(1689-1747)、厉鹗(1692-1752)、赵信(1701-?)等同撰。沈嘉辙字栾城,焯字尺凫,曾字幼鲁,皆钱塘

  • 论语颜氏说

    一卷。刘宋颜延之(384-456)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延之字延年。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今有《颜光禄集》辑本。子、史、志都未言及颜注《论语》。只皇疏

  • 崇福寺志

    四卷,续志一卷。清朱文藻纂辑,章廷槐续。朱文藻(1735-1806),字映漘,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纂《余杭县志》,未成即逝。还纂有《臬亭小志》、《洞霄宫续志》、《金鼓洞志》等。

  • 霆军纪略

    十六卷。清陈昌撰。陈昌生卒年不详,字世五,四川铜梁人,官至知县。清将鲍超字春霆,所部湘军称霆军。陈昌在霆军多年,撰此书以彰其功。书中内容系辑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奏疏整理而成,叙事起自道光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