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读考异

经读考异

八卷,补经读考异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清武亿(1745-1799)撰。武亿字虚谷,一字小石,号授堂,又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今洛阳)人,经学家、经史考据家、金石学家。武亿少喜读书,遇灾屋圮,架席处洿泥中,唯读书不辍。师事朱筠,益为博通之学。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博山知县。在任奖励儒学,诋斥佛老,革除积弊,讼不留牍,廉洁自持。大学士和坤派番役杜成德等以捕盗为名,横行州县,武亿执而杖之,因而得罪权贵,罢官,后主讲于启文、清源两书院。武亿平生嗜古研经,博通经史,长于考证,又笃好金石,收藏甚富,凡所考跋,均能补正史传。其讲学打破宋、明空虚臆说的陋习,而依据汉学师授,考订经义也同样如此,论者称:“中州之知读古书,崇经学者,实自授堂倡之”(《清儒学案·授堂学案》)。所著除本书外,尚有:《群经义证》七卷、《金石三跋》十卷、《三礼义证》、《授堂金石文字续跋》、《偃师金石记》、《读史金石目录》、《钱谱》、《补经读叙述》、《安阳金石录》、《授经堂诗文集》等十多种。武亿考订经义,往往依据古书传记,旁征远引,剖抉精蕴,比辞达意。《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注称:“离经,断句绝也。是学者先辨经读,自周已然。陆德明《释文序录》曰:‘汉承秦焚书,口相传授,一经之学,数家竞爽。章句既异,踳驳非一。盖汉代诸儒分章析句,各自为业,其于经读必由师传,授受转多异同,陆氏《释文》略存梗概。或一句离为二三,或二句并作一读。又或一字上承句末,亦可成文;下属句首,义亦两通。皆兼收并采,意至善也。俗流乃坚执一读,不能兼通他读。于是屡转浸易,驯致古训沉没,讵不惜哉!”。本书是武亿主讲清化时所著,实在是小学之所先事。作者收集古书引《易》之文比较异同,断其得失。如“乾九三,夕惕若厉无咎”,认为近读都以“夕惕若”为句,“厉”一读,“无咎”一读,考之汉唐旧读,应连接“夕惕若厉”为句。又《书》“怵厉惟厉”,与《易》相同,古读似可依。又“朔南暨声教讫于地四海”,认为《史记·禹本纪》从“暨”字断句,今《尚书》从“暨声教”断句,考之《后汉书·杜笃传》:“朔南暨声,诸夏是和”(按:荀悦《汉纪》也有“北尽朔商,南暨声教”)。据此,汉人早已以“暨声”连句,孔传所读有所依据。近胡正明说裴骃《史记集解》注在“暨”字下,那么从刘宋时已不依从孔传,而把“声教”归属于下一句。这大约是怀疑孔传为伪托的缘故,宜从旧读为好。这两条见地都很明允,可概其余。至于《句读叙述》,则是因为与本书互为表里,因此附录于后。有道光癸卯重刊《授堂遗书》本,《皇清经解》卷七百二十七始也予以收录,《江氏聚珍版丛书》四集有《经读考异》八卷《补》一卷。

猜你喜欢

  • 樊榭山房集

    二十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厉鹗有《辽史拾遗》。是集因所居之室取唐皮日休诗句题曰“樊榭山房”,是以为名。厉鹗平生博览群书,尤熟于宋事。尝撰《宋诗

  • 惜抱轩笔记

    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轩先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入四库全书馆为纂修官。后乞养南归,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受业于刘大槐,博

  • 补侍儿小名录

    一卷。宋王铚(生卒年不详)撰。王铚字性之。汝阴(今安徽省,阜阳县)人,故自称汝阴老民。大约宋钦宗靖康年间在世。绍兴初年诏给札奏御,为枢密院编修官。曾撰《七朝国史》,但书竟不传。还著有《云溪集》八卷,《

  • 海宁经籍志备考

    一卷。清吴骞(1733-1813)撰。吴骞笃嗜典籍,精通金石,籍浙江海宁,此为地方书目,前有嘉庆五年(1800)自序,后有周广业作跋。

  • 震川文集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1506-1571)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

  • 国老闲谈

    见《国老谈苑》。

  • 风俗通义拾补

    不分卷。清代卢文弨(1717-1796)撰。卢文弨见《抱经堂丛书》或《抱经堂文集》条。此书是作者所撰《群书拾补》中的第二十八种。《风俗通义》一书宋代时就已残缺不全,错误也较多。卢文弨根据他所能见到的元

  • 赵氏铁网珊瑚

    十六卷,明赵琦美得无名氏残稿所编。此旧本题朱存理撰。其末有万历二十八年常熟赵琦美跋,其中称从秦四麟家得书品、画品各四卷,后又借焦篆藏本,卷数较之秦家本为多。用两本互校,增为书品十卷、画品六卷,其先后次

  • 图注脉诀附方

    《图注脉诀》四卷,《方》一卷。明张世贤(详见《图注难经》)撰。此书是为世传王叔和《脉诀》所作之图注。又名《图注王叔和脉诀》。王叔和原有《脉经》十卷,为论纂岐伯、华佗等论脉要诀所成。又有《脉诀》一卷,为

  • 重订四书辑释

    四十五卷。元倪士毅撰,明王逢通义。倪士毅字仲宏,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卒年不详。学于陈栎,人称道川先生,隐居不仕。王逢字原夫,号松坞,乐平县(今江西德兴县)人,朱公迁再传弟子。生卒年不详。倪士毅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