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子章义

老子章义

二卷。清姚鼐(详见《九经说》)撰。《老子》一书,传世已久,难断真伪,诸家著注本虽多,但却各执一端。姚鼐认为河上公注释的《老子》所分章数,甚是不妥。因而根据自己主观所想而作《老子章义》。此书篇章字数不定,少则几个字,多则数百字,训释及述要旨均在每章之下,其篇章明确,其意义也还明了。然而河上公注本,虽不可信,而其分章,自汉以来相承研究,若谈“章义”延袭日久,当依其旧。姚鼐却只凭主观臆断,妄斥河上公本之非,而他所作常有训释不确,上下文也不贯通之处,多处有违原经。如其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句移于“谷神不死”之上,使上下文难以衔接。《老子》书中前后文句同者较多,不能都做为衍文。再如“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姚鼐认为“物壮则老”等十二字均为衍文。其训解更与原经不相符。如其训:“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句,谓“奇者余也,世以奇谲解之大谬”。其不知正与奇对偶,奇乃奇谲之意,实是姚鼐自己谬甚。与原经相差千里。《老子章义》全凭姚鼐臆想,妄加窜改。注释漏洞百出,错误纷杂。就是最为推崇姚鼐的吴汝纶,撰《老子点勘》时,对其分章也不以为然。所以《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书只有序辨河上公之真伪,老子氏字及所生,可供参考。其它无可取之处。现存同治庚午刊本。

猜你喜欢

  • 易经观玩篇

    无卷数。清朱宗洛撰。朱宗洛字绍川,无锡(今属江苏)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任天镇县知县。此编凡例说用的是费直本,但其书每卦画六爻于前,而将初九、九二等字写在爻画之中。右列爻辞,左列小象,而

  • 说文疑疑

    二卷。清孔广居(生卒年不详)撰。广居字千秋,号瑶山,江阴(今属江苏)人,孔子七十世孙。是书把《说文解字》的可疑之处汇成一编,本顾炎武十部韵目分隶各字,而以《论六书条例》冠于前。凡《说文》之可疑者,参以

  • 愚谷丛书

    见《拜经楼丛书》。

  • 周易辞考

    一卷。清茹敦和撰。此书与《周易证籤》大体相同,内容可详参该条。此书内容仅六则,似未竟之作,义意也皆与《周易证籤》、《易讲会籤》、《周易象考》诸书相同。不知何又别立此名。今存乾隆刊周易大衍本。

  • 明史

    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1672-1755)等修撰。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或作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改庶吉士,雍正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居官五十年,卒谥文和。著有《澄怀园全

  • 增广注释辩柳集

    四十三卷。旧本题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童宗说,南城(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张敦颐(详见《六朝事迹》)。潘纬,字仲宝,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据乾道三年(1167),吴郡陆之渊序,称为

  • 汜胜之书

    二卷。汉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汜胜之(《续四库全书提要》又作“范胜之”),汉成帝时为议郎。曾被派到三辅(今关中平原)指导农夫耕种,政绩斐然,后迁为御使。著有著名农学著作《汜胜之书》。《汜胜

  • 说经

    三卷。清韩泰青(生卒年不详)撰。泰青字南月,别号渔津老人,江苏萧山(今属浙江省)人。泰青之父韩仲遹,字绍闻,好学不倦,家有藏书数千卷,圈阅九遍,论著颇富。泰青幼承父学,后又师从蔡柯山、周青崖。所著《说

  • 明文范

    六十六卷。明张时彻(1500-1577)编。张时彻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鄞县(浙江宁波)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历南兵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本书选录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间之文,计为四百四十二家

  • 纂图集注文公家礼

    十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门人秦溪、杨复附注,后学复轩刘垓孙增注。前有朱子自序。是书分通礼一卷,冠礼一卷,昏礼一卷,丧礼五卷,祭礼二卷;其图散见各门中;其附注、增注,俱以阴文标明,字体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