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说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过程,内容详尽,客观实用,因而很快就传播开去。除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太平县署排印外,在《续四库全书提要》中也有介绍。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过程,内容详尽,客观实用,因而很快就传播开去。除有光绪二十二年(1896)太平县署排印外,在《续四库全书提要》中也有介绍。
无卷数。明朱朝瑛撰。朝瑛字美之,号康流,又号罍庵,浙江海宁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旌德县知县,入清不仕。其易学出自黄道周,此书也间或引用黄道周的话。但持论又与黄道周不同。言象数不主邵子之说。
十卷。清吴雯(1644-1704)撰。吴雯,字天章,号莲洋。薄州(今山西永济)人,原籍辽宁辽阳。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中举。游食四方,足迹遍及南北。吴雯少敏慧,博览群籍,淹通经史
二十卷。宋许景衡(1072-1128)撰。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今浙江温州市)人。元祐九年(1094)进士。宣和六年(1124),召为监察御史。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累迁中书舍人。高宗朝至尚书右丞
十二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山东滋洋县人,号真谷。《史记评注》卷一卷二为本纪,卷三为表,卷四为书,卷五、六为世家,卷七至十二为列传。共十二卷。所评注,多摘篇中要旨,如评楚汉之争,非此战,则项羽不亡。又
一卷。清曹仁虎(1731-1787)撰。仁虎字来应,号习庵,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广东学政。工诗文,精小学、考据,尚著《转注古音考》等,有《宛委山房集》。是书历举晋卫恒以下至于清初
十卷。《补遗》一卷。明姜采(1607- 1673)撰。姜采,字如农,山东莱阳(今烟台)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江苏仪真(今仪征)县知县,擢授礼科给事中。因建言遭廷杖,谪戍安徽宣州卫。后流寓苏州
一卷。清常庸撰。庸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与缪荃孙所录顾谱互有详略,然考证详实,或可订正诸谱之误,或可补诸谱之漏。如顾咸建授命,在杭不在吴;江耿橘顺天宛平人,非献县进士;薛案自署衲米,号堆山,不号米堆山
三十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是书为李之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为光地学术言论汇编。其中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而以光地自记及清植记者为多,各注于诸条之后。书中经书总论与论《四书
四卷二十回(又有十八回刊本)。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后七国志》,叙述战国后期燕齐两国互相攻伐的故事,以燕国的乐毅和齐国的田单为中心,故题《乐田演义》。故事开始于燕哙王禅
十五卷。姚永朴撰。此书是姚永朴为安徽高等学堂所编的课本。第一卷《通论》;第二至第三卷《周易》;第四至第五卷《尚书》;第六至第七卷《诗》;第八至第九卷《周礼》;第十卷《仪礼》;第十一至十二卷《礼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