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观城县志

观城县志

①五卷,首一卷。清沈玑修,张洞宸等纂。沈玑,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八年(1669)任观城县知县。张洞宸,邑人,孝廉。观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令乔昆。及沈玑任县令时,邑志已数十年未修。正值各郡县均奉命纂修志乘,沈玑乃召集邑绅,设局开纂。延张宸洞主其事。历数月而成是志。《观城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共五卷首一卷。卷首为疆域图、县治图、学校图。卷一,方舆志。卷二,版籍志。卷三,官师志。卷四,人物志。卷五,艺文志。下分子目二十九。兹篇所载,除录自旧志外,取自邑人张明经淑宸笔记者亦甚多。其体例则纯仿朱子纲目。有大书以纪其概,有分注以尽其详。每志皆冠以小序,末则附有论评。综观全书,尚非泛泛钞录者可比。虽貌为简略,然皆出自心裁,内容叙述尚多可取。②十卷,首一卷。清孙观纂修。孙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道光十七年(1837)任观城县知县。按观城县志自康熙十一年(1672)县令沈玑奉檄重修后,乾隆三十一年(1766)邑令秀水盛秦川欲再修志乘,旋因去任未果。盛后纂东昌、济宁诸郡志,每见有涉及观城者,随手录之,分门别类,编为四卷,名曰观录。其所记之详,远较观城之旧志为优。孙观任县令后,以《观录》书成已七十余年而未有再纂志乘者,遂广搜博采,撰成是书。《观城县志》道光十八年(1838)传钞本,兹篇体裁仿《江南通志》之例,仅分类列目,稍加变通。凡旧志所载,不加变化,谓以存其真。然,其正旧志之误处少,有新意之独立见解亦甚微。难称佳作。此志尚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拙庵朴大师电光录

    一卷。释智朴(生卒年不详)撰。智朴,为清代磐山青沟禅院沙门,姓氏不详。字拙庵,徐州人。所撰《拙庵朴大师电光录》一书,详载了他佛门一生的治学体会、心得和言论。智朴早年闻法,求师多门,最后得法于青龙百愚。

  • 读孟子札记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详《成均课讲周易》条。该书以《孟子》比附《大学》,认为《孟子》七篇大旨均出于《大学》,如《孟子》中的“性情”即《大学》中的“明德”;《孟子》中的“养气”即《大学》中的“明之”等等

  • 字辨证篆

    十七卷。清易本烺(生卒年不详)撰。本烺字眉孙,京山(今属湖北)人。道光乙未(1835年)举人,专意纂述,著有《春秋楚地答问》、《一粟斋集》等。是书旨在考辨今书与篆书的沿革,以明篆法,知字体之误书。其体

  • 周易臆解

    六卷。清杨以迥撰。此书上下经各分上下,共四卷。又有图说上、图说下。其解说只限于上下经,不涉及“十翼”。一般经文后先列朱子《本义》之说,后杂录诸家解说,最后为作者自己的案语。其说如认为“周易”之“周”字

  • 蕉声馆全集

    三十四卷。清朱为弼(1747-1817)撰。为弼,字右甫,号茮堂。安徽休宁人。嘉庆进士,由主事擢御史。累官至漕运总督。为官清廉,有政绩。林则徐比之于清端。时漕政积坏,为弼剔弊兴漕,行之称便。为弼公余不

  • 姓汇

    四卷。明陈士元(详见《名疑》)撰。此书为《归云集》中的一种。姓氏之源由来已久,因推本于五帝,分列世系,兼综而条贯之。然大概抄撮氏族略之文,鲜有考订。夫自有天地,即有君民。据姓氏书所说,无不出自神明之后

  • 锡山先哲丛刊

    三辑,十二种,四十五卷。民国侯鸿鉴等编。侯鸿鉴字保三,江苏无锡人。参与编辑的尚有俞复、陶守恒及刘书勉等人。是书专收无锡先贤遗著及有关无锡之著述。第一辑收四种:明佚名《无锡县志》四卷、清吴钺集录民国刘继

  • 易经如涽

    十二卷。清汪绂撰。绂一名烜,字灿人,别字双池,江西婺源人,诸生。其少年聪颖,博览群书,二十岁后著书十余万言,尽焚之。自后凡有述作皆从反身切己而出,博采两汉六代诸儒疏义,而以宋代五子为归。著有《易经诠义

  • 骈雅训纂

    十六卷。清魏茂林撰。魏茂林字涤生,一作笛生,闽县(今福州市闽侯县)人。乾隆中,由部郎官直隶通永河道。通训诂之学,所著尚有《别雅辑证》、《国朝十七科同馆诗赋题解》。另有《覃雅广腋天部类掖》、《天部二十九

  • 诗故

    十卷。明朱谋撰。谋字郁仪,生卒年不详。封镇国中尉。贯串群籍,通晓朝廷典故。万历中管理石城王府事,宗人咸就约束。暇则闭户读书。著《易象通》、《诗故》、《春秋战记》、《鲁论笺》、《骈雅耽》及他书一百二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