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览古评语

览古评语

五卷。明陈师(生卒年不详)撰。陈师,字思贞,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而其自署为钱唐,并说考之《汉书》,不当从土旁。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会试副榜,授华亭县教谕,官至永昌府知府。著有《览古评语》、《禅寄笔谈》等书。此书共五卷,其中陈师所自撰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余皆杂抄宋、元、明人说部文献,并隐没其书名作者。但于年代及称谓之间,往往删除未尽,时有原书痕迹。如“文彦博”一条,称福寿康宁,近世未有其比,此为北宋人之语也。“辨枫桥”一条,称近时孙仲益尚书,尤延之侍郎,此又是南宋人语也。“江南妇”一条,称天兵下江南,“虞集诗”一条,称国朝之诗推虞、杨、赵、范、揭,此为元人语也。又如“王安石放鱼”一条,是全抄自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其中“错认苍姬六典书”一诗,本是罗大经所作,故曰“余尝有诗”,而陈师将余字改为人字,遂攘为己有。第五卷全是陈师任国子监助教时的讲稿,以及官知府时的公牍,而一并题为《览古评语》,有乖体例。有明刻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周鲁纂论

    八卷。清张孝龄撰。孝龄,益阳(今湖南益阳)人。该书依据《春秋》经传等有关史料,摘录其中关于周王朝和鲁国的史料,并加以评论。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南村刊本。

  • 重游岳麓记

    一卷。清李元度撰。李元度,参见《登天岳山记》条。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八日,李元度与罗研生,郭意诚、张力臣重游岳麓作此记。此山为衡岳之麓,峙长沙湘江西岸,以书院而著名。岳麓书院为四大书院之一,旧为

  • 金石古文

    十四卷。明杨慎(1487-1559)辑。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本书上起古初,下迄于汉,皆采金石之文。但真伪错杂,疏漏甚多。如阳虚石室仓颉文、岣嵝

  • 同归集

    十六卷。清吴调元(生卒年不详)撰。吴调元字雨苍,石城(今江西省石城县)人,以举人官教谕。《同归集》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1645),卷首胡世安作序,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共

  • 金川琐记

    六卷。清李心衡撰。李心衡,上海人。此篇所记,自山川形势人民风俗,以及飞潜动植物细故,凡所目击,皆备载,故名琐记。卷首有郑一崧、魏光方、李心衡序,称其立言有体,叙事存真,抒词有质有文,不漏不支。如卷一火

  • 故宫方志目

    一卷,附录一卷,索引一卷。江瀚编。江瀚(约1857-1935),字叔海,福建长汀人,宣统中官河南布政使。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存府州县志目录。当时清内阁所藏方志多移管于北平图书馆,但清史馆购收者则移藏

  • 周易郑氏注

    二卷。清张惠言撰。张惠言于郑氏易多有研究,除本书外,还有《周易郑荀义》三卷。据其自序称:“归安丁教授小疋考订《周易郑注》为后定三卷,以繁属海宁陈方正仲鱼删之,然陈本又失之疏。嘉庆三年(1798)小疋见

  • 横山乡人类稿

    十三卷。清陈庆年(1863-1929)撰。陈庆年字善余。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末举人。江阴南菁书院肆业。后选段江浦县教谕。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端方保举,任内阁中书。旋入张之洞幕府,管摄两湖学务

  • 毛诗正本

    二十卷。清陈梓(生平不详)撰。梓字桐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梓著是书,以序为主。梓以为,序为子夏与毛公合作,首句为子夏语,次句以下属毛公。又因郝京山最信小序,并据小序为说。故《毛诗正本》卷首有郝京

  • 周易卢氏注

    一卷。卢氏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卢氏不详何人,《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著录有《卢氏周易注》,作十卷,亦不详著者何人。马国翰从李鼎祚《周易集解》辑得十九条,从孔颖达《周易正义》中辑得一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