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辨妄

诗辨妄

六卷(已佚),郑樵(1103-1162)撰。郑樵字渔仲,晚年居于闽夹漈山中,学者称为“夹漈先生”。南宋史学家。他于史学推崇司马迁、刘知几;于学术注重实地考查、不空谈心性。对天文、地理、博物,音韵也有丰富的知识。平生著述甚丰,有《氏族志》、《动植志》八十余种,晚年编撰《通志》,很有影响。有关《诗经》的著述,还有《诗传》二十卷。可惜他的著作多已亡佚,现存的只有《通志》、《尔雅注》和《夹漈遗稿》等。宋代的《诗经》学是在与汉学派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北宋的欧阳修、苏辙开疑序之风,到了南宋就掀起一个废序运动,走在这个运动最前列的就是郑樵。《诗辨妄》是部攻驳《毛诗》的研究专著,他认为汉时传诗共有四家,《毛诗》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不可偏信。人们不敢怀疑《诗序》,是因为打着圣贤的旗号。基此,他直斥《诗序》为“村野妄人所作”。该说不无矫枉过正之嫌,但对打破《诗序》的迷信有积极的作用。郑樵《诗经》研究贯穿着一种可贵的求实精神,以充分的内证和史实论证了《诗序》为汉人所作。他指出,凡诗中所写的,能和古书中所记某人事迹比附的就尽量比附。凡是《史记》世家、年表中记载的国君名谥的,《诗序》都按照世次指言其人,按照谥的美恶定美恶。《史记》中无国君名谥的,《诗序》无可比附,就不指言某君。由此,他得出《诗序》不是圣人之作,而是汉人比附书史的伪托欺世之作。他的怀疑精神和敢于驳难的勇气启发了当时和后代的学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朱熹原为尊序派,后受《诗辨妄》的影响,成为废序派的代表人物。但同时也受到一些人的攻击,周孚《非诗辨妄》就是为《诗辨妄》而发的。《诗辨妄》也有不足之处,缺乏文学眼光,有些论断过于简单化。《诗辨妄》已失传,近人顾颉刚有辑佚本,1930年由景山书社出版,但所辑仅有原书的十之一二。

猜你喜欢

  • 从龙谱

    无卷数。原本题为锡山华公李泽长编集,估计为明代人所作,书中多引用丘浚之语。此书在各家书目中皆不著录,前无序例,大概是钞撮宋元通鉴纲目,续编而成。该书首载谱系图,称南北宋赵氏谱系,并将西夏元昊的谱系与宋

  • 观化集

    一卷。明朱约佶(生卒年不详)撰。朱约佶,号云仙,又号弄丸山人,靖江王朱守谦之后裔,居于广西。撰有《观化集》一卷。书中所载之诗,都是论述内丹之旨。篇首有三图,也是内养之法。原序称朱约佶得僧古光之传,所以

  • 左传杜解集正

    八卷。清丁晏(详见《周易述传》)撰。丁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没有《左传》就不明,孔子《春秋》也靠《左传》才能推见其微言大义,可惜汉魏古注大多亡佚,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在太康平吴以后,心术不正

  • 新建县志

    ①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周宪修,赵日逸等纂。杨周宪,字觉山,河北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康熙十九年(1680)任新建知县,同年即创刻此志并刊印。全书三十卷,首一卷,末

  • 明太祖文集

    二十卷。明朱元璋(1328-1398)撰。明巡按直隶督学御史姚士观、南京户部督储主事沈铁同校刊。朱元璋,即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禹(今安徽凤阳东)人。少时在皇觉寺为僧。

  • 大学偶言

    一卷。清张文梵撰。张文梵字风林,又字树声,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此书共有四十六条,虽名为《大学偶言》,却多处解说《中庸》,说《大学》者仅数条。书中以为朱子《

  • 何氏类镕

    三十五卷。明何三畏(生卒年不详)撰。何三畏著有《云间志略》。本书采录类书中的典故,用骈语将其连络成文章,每类为一篇文章,便于阅览记忆。但都不注明出典,事亦无原委,不便引用。形式虽似宋吴淑的《事类赋》,

  • 异鱼图赞补

    三卷。闰集 一卷。清胡世安(详见《大易通则》)撰。是书前有作者万历戊午(1618)年间自序一篇,是胡氏未中进士之前所作。因为杨慎《异鱼图赞》还有很多缺漏,胡氏广采遗说,编成此书。卷上、卷中,共补鱼类一

  • 群经引诗大旨

    六卷。清黄云鹄撰。云鹄字翔云,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此书汇集群经中所引诗经文句于一书,逐一解说。云鹄以为易无定解,诗无达诂。只要反复吟咏,自能得诗之本意。其部分解说引申,确

  • 潜庄文钞

    六卷。清卜起元(1814-?)撰。卜起元,江苏武进人,布衣。文钞卷一有论周易、屯田、史论各篇;卷二至卷六,书简居其七、八,其中三篇呈林则徐,余若干或致郡守、或致县令,意在自荐入仕,其才堪用、其志可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