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音表

诗音表

一卷。清代钱坫(1744-1806)撰。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大昕之侄。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贡生。官陕西州乾州直隶州州判。坫精通训诂,深于《说文》,学问与大昕相较,沉博不及而精当过之。又工小篆,远宗李斯,近法阳冰,沉着苍劲,晚年右手病残,左手写字,尤为精绝。著有《说文解字斠诠》、《异语》、《史记补注》、《论语后录》、《尔雅释义》、《车制考》等。是编凡表十有一。其自序曰:“《诗序》云:情发乎声。声成文谓之音,声谓之成文者,宫、商、角、徵、羽也。郑氏以为宫、商上下相应,单出为声,杂出为音。音讹律则乱,律不正则乐亡。诗即乐也,故言诗者必考律,而言律者必正音。正音者何先?先双声。”玷以为欲出三代之雅乐,必先正音,正音先双声,故列双声第一。双声既著,当究出、送、收声之始,故列出声第二,送声第三,收声第四。三声既著,究通声与出、送、收皆协,故列影、喻通出声第五,晓、喻通送声第六,晓、影通收声第七,影、喻同声第八。通音既著,究本声类,故列本类通声第九。本类既著,究“来”音,来者声之归宿,故列来首声第十,来归声第十一。前列字母,后列诗音,其大例也。夫出、送、收者,即方以智之《通雅》所谓发、送、收。劳乃宣《等韵一得》之所谓透、轹、捺也。声有清浊,不可混同。古今纽繁简既异,古无轻唇类隔诸音,亦当分别言之。通声者,盖谓喉音。喉音自发至收,始终如一,坫未能详言其理。来亦收声,今以为声之归宿,殊未精审。以之推求诗乐,不可通矣。该书有钱氏四种本,清嘉庆七年拥万堂刊本,中国书店据清嘉庆拥万堂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声律发蒙

    五卷。元祝明(生卒年不详)撰。祝明字文卿,直隶安平(今属山东)人。潘瑛续,明刘节校补。据高儒《百川书志》云:《声律发蒙》二卷,元博陵安平隐者祝明文卿撰。自一字七字至隔句各押一韵。对偶浑成,音响自合。共

  • 蓬莱县志

    八卷。清高岗修,蔡永华纂。高岗字仑侯,北平人(今北京市),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六年(1667)任蓬莱县知县。蔡永华,邑人,曾任河东、陕西等处都转盐运使。考蓬莱县,其原无旧志,此志为创修。高

  • 四书体味录残本

    清宗稷辰(1792-1867)撰。宗稷辰字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东河道。著有《射止斋文集》等。是书乃稷辰晚年所作,原书二十卷,身后散佚,仅存《论语》卷一,系手写定本,余稿有《论语

  • 孟子读本

    二卷。清王汝谦(1777-1855)辑评。汝谦字六吉,号益齐,河南武陟人。著有《四书记悟》、《尚书管窥》、《五子论文》、《省过斋文集》等。是书首有汝谦自序,称“协用席先生,讲孟子不屑于字句,但指其握要

  • 史折

    三卷,续一卷,清贺裳撰。贺裳字黄公,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人。康熙初年国子监诸生,有《红牙词》,措词极工。《史折》选取明人评史诸书,又有未当者,折衷其是,故名《史折》。所选书籍共十一本,有《史怀》、《

  • 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旅行记。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随父、叔来中国,1275年抵达上都,并在中国侨居十七年,多次奉命出使各地。1291年,他获准

  • 绝句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 华氏中藏经

    三卷。旧题汉华佗(约141-208)撰。华佗,别名旉,字元化,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华佗一生不愿为官,坚持在民间行医。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外科与针灸之术,医德高尚,医术精良,后世传

  • 兰易

    一卷、附录兰易十二翼 一卷、兰史 一卷。《兰易》,宋鹿亭翁撰。朱彝尊《经义考》载冯京序称:是书受之“四明山田父,书端称鹿亭翁著。”查史书并无鹿亭翁这个人,据《郡县志》载,山有鹿亭,但已不知所在,无法询

  • 古文尚书四种

    二十二卷。清洪良品(1827-1894)撰。洪良品字叙澄,号右臣,别号龙冈山人,黄州(今湖北黄州市)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户部给事中、御史。曾作书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