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索隐

说文解字索隐

一卷,补例一卷。清张度(生卒年不详)撰。张度字叔宪,又字吉人,号辟非,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张氏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不知《说文》之例不能明《说文》之谊,作《六书索隐》以求识字,作《说文补例》以求读《说文》。张度之说曰:“六书之旨,各有本原,各有会通。本原者,造字之初例也;会通者,文字之运用也。执本原以核乎会通,六书之谊必窒塞而不达;徒事会通即以为本原,六书之例亦混合而不分。知其例以会其通斯可矣。何谓知例?许君曰:“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此转注本原之例也。何谓会通,如‘茦莿’‘莿茦’、‘’‘’、‘蔆芰’‘芰蔆’、‘裼但’‘但裼’,或声或意,皆不外本原之例也;如‘论议’‘议语’‘语论’转而远之、远而环之之为注也;如‘晨’‘早’昧爽也、‘梡’‘’木薪也、‘椢’‘’木未析也,以意相成之为转注也;如齐人谓芋曰莒,秦人谓筥曰,同时异地异字,‘芋莒’‘莒’一谊之为转注也;如齐谓梠为檐,又谓梠为厃,同时同地异字,‘梠’‘檐’‘厃’一谊之为转注也;上古为自,后世为鼻;上古为乙,后世为燕;古今同物异字,‘自鼻’‘乙燕’一谊之为转注也。要而论之,字者孳也,孳生日多,转注日广。戴东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性、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千古不刊之论。又曰:‘周朝经学大盛。’戴氏东原转注之说,究属通论,惟以《尔雅》全书为转注,此其误。”显然张氏是支持戴震的转注说的,只是认为戴震注经与释义不分欠妥。而对朱骏声的转注假借说则予以彻底否定。以上见于《索隐》。其《补例》有部首递次之例,部字叙次之例,属字归部之例,重文之例,说解之例,用读若以辨音之例,引书之例,可补段玉裁、王筠诸家所未备。是书有元和江氏刻本。

猜你喜欢

  • 太史华句

    八卷。明凌迪知编撰,成于万历五年(1577年)。该书仿宋代林钺《汉隽》体例,摘录《史记》字句,分类编排。现有明万历间刻本,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 明史纪事本末详节

    六卷。林纾编。林纾,闽县(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绪中节录《明史纪事本末》以成该书,供教授明史之用。传本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成学堂铅排本。

  • 邵武府志

    二十四卷,清张凤孙纂修。张凤孙,华亭(上海松江县)人,曾任邵武府知府。邵武府志传本仅有明万历韩国藩志和清康熙九年汪丽日志。其余皆散失无存。张凤孙任知府后,以韩志多讹谬而汪志则过简,又设局重修,于乾隆三

  • 万州志

    四卷。清李琰纂修。李琰,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人,举人,康熙十七年(1678)任知州。旧志始修于明万历间茅一桂,无刻本,仅手缮本一册。李琰到任,聘学正朱仲莲纂修州志,在旧志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州志。《

  • 长目电禅师语录

    二卷。清代释光电(生卒年不详)撰。光电,俗姓邓。楚之宝庆府新化县(今属湖南省境内)人。因其眼睛毛长,故有“长目”之号。光电所撰《长目光电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详载了光电法师对法学的研习及

  • 离骚辩

    一卷。附《山鬼》不分卷。清朱冀(生卒年不详)撰。朱冀,字天闲,号悔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朱氏对朱熹《楚辞集注》、林云铭《楚辞灯》甚为不满,故撰《离骚辩》加以反驳,并自立新说。还于书前标“别开生面”

  •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四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又字公约,别署鸿都百炼生,室名抱残守缺斋。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早年在河南、山东参与督治黄河。光绪十九年(1893)以知府任用。后弃官经商,曾建议借

  • 泽古斋重钞

    一百一十五种,二百三十九卷。清陈璜编辑。陈璜字寄磻,上海(今上海市)人,事迹不详。嘉庆年间,常熟张海鹏刊刻《借月山房汇钞》,其后原板因火残毁散佚。陈璜购得其版,因其残帙,递为补刊,并将原书舛讹之处加以

  • 四时宜忌

    一卷。瞿佑撰。瞿佑,字宗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初,官国子助教,调周王府右长史。一度遭贬,洪熙初(1425年)赦还。该书辑录历代有关著述,分十二月记其所宜、所忌之事。每月分别标目,如“正月事宜”、

  • 熊龙峰四种小说

    撰者不详。系明代话本小说四种,初为散本单篇,分别为《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孔淑芳双鱼扇坠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其中仅《张生彩鸾灯传》卷首标明“熊龙峰刊行”字样,其余三种只能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