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卷。明祝允明(详见《浮物》条)撰。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随笔笺记而成。篇幅较短,约一千六百余字,不分门类,随意漫记,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虽为一己之见,然亦有可取之处。如关于坚持常久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关系,他总结为“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关于当时人情险恶,世事艰难,作者也有议论,“虎狼存父子之仁,蜂蚁有君臣之义,虫盖有时而人也。今人仁不如虎狼,而虐如之;义不如蜂蚁,而毒如之,是人亦有时而虫矣。然虫之人也,进也;人之虫也,退也。人之不如虫也,哀夫。”也有一些文字,则反映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如“高不虚也,卑不污也,明而无耀也,暗而无昧也,张乎其博,而非空也,敛乎其约,而非隘也。不偏焉,不倚焉,其中也。而莫过莫不及也。心之本体盖如此。”此书版本很多,择其要者录于下:《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金声玉振集·撰述》、《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广集、《说郛》续卷四、《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子类、《广四十家小说》等。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1959年补印。

六卷。清尹会一撰。尹会一号健余,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书首有门人王击玱序,所定次序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书中规抚指趣,不离朱子。每条下间或引王罕皆、王玉清等小注。书中参引旧说,也引及罕皆。其发抒己见,具证体验有得,但有时不免迂腐,对朱注也间有存疑之处,不完全墨守。存疑之处,如朱子论“管仲及王魏之功罪”一条,引刁文孝说;“夏后氏一夫授田五十亩”一条,蓄疑不解,以为经论之活法;“桃应问答”一条,谓“为臣执法,为子爱亲,各行其是而无所顾,分说便明,合看便差”,最为理正词严。该书有乾隆十五年(1750)刊本。

猜你喜欢

  • 绘孟

    十四卷。明戴君恩撰。君恩字忠甫,湖南澧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四川巴县知县。是书首有黄汝亨、胡澥二序,后有门人龚惟敬的跋文。大旨仿苏老泉批点《孟子》,对篇章字句,用提转、承接、结合等法

  • 医故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又字叔问,号小坡,高密(今属山东)人。光绪年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郑氏不求仕进,曾久客吴中。博学多才,兼通金石、书画,为近代词人。晚年研究医学,以

  • 永嘉丛书

    十三种,一百九十九卷。清孙衣言(1814-1894)编。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官至太仆寺卿。著有《逊学斋诗文钞》。丛书所收均为永嘉先贤著述,其中宋代有:刘安上《刘给谏文集》五卷、刘安节《刘

  • 妇人产育保庆集

    见《产育宝庆集》。

  • 万年统纪

    十二卷。不著撰者姓名。但书中所引明代诸书,皆称“皇明”二字。可见为明人所撰无疑。首纪历代帝王,不以时代为序,而以年数列先后。由初生至四万五千六百岁止为第一卷。次纪孔子诞生至七十二岁止为第二卷。以下载历

  • 丛刻三种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

  • 养一斋文集

    二十卷。《补遗》一卷。清李兆洛(1769-1841)撰。李兆洛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学者称养一先生。客居武进(属江苏境)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改庶吉士。官凤台知县。工诗古文,精考证,尤长于舆地

  • 番禺县志

    二十卷,清任果、常德修,檀萃、凌鱼总纂。常德,满洲正黄旗人,举人,乾隆三十九年任(1774)番禺知县。檀萃(?一1802),字岂田,号默斋,安徽望江(今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2)进士,在云

  • 春秋参义

    十二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此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作者对其中自己认为确有不当之处虽也略加批评,但必援引朱熹之说为言,藉以表明自己恪遵胡《传》,未敢逾越。卷首且立纲领三十三条,所录

  • 后汉书知意

    一卷。民国刘咸炘(见《汉书知意》)撰。《后汉书知意》与他所著的《汉书知意》体例完全一样。如《李通传论》,说“蔚宗不满李通”,“称其温恭有蕴藉”,与班固的《汉书》赞张禹、孔光称其“蕴藉”为同意,是史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