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礼日知

读礼日知

二卷。金淛(生卒不详)撰。淛东阳(今浙江金华)人,万历初,官广东右参政,著《读礼日知》。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搜采赅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于明人著述,网罗靡遗,均未涉及。此本为璜川吴氏旧藏,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印记。据首万历元年《自序》谓“隆庆庚午冬,罹母之丧,反(“返)哭居庐,取《礼记》读之,日有所知,则札记之。比禫而除服,以示群弟子,而名之曰《读礼日知》”。二年,海阳刘子兴《序》谓“公命海阳尹冯君,寿(“筹)诸梓,盖元年成书,次年起官粤东,刊板于潮州也”。淛以为《礼》经焚于秦火,作《礼记》者,并非皆为孔子之徒,言或有失真者。又指摘陈澔《集说》“掩陋”,“不能尽窥圣人制《礼》之意。故每篇条举经文,而为之说,尤详于《丧礼》,大抵平实近情,善会经旨,疑所得当。如《读檀弓》谓“‘孔子既祥,而五日弹琴,十日笙歌。有子既祥,而丝履组缨,曾点倚门而歌’。为近诬。知悼子之丧,平公饮酒乐,杜箦酌饮以讽之。‘君前不当称臣谥,未葬亦不当有谥’,为《记》者之失”。《读曾子问》谓“‘女未庙见而死,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母氏之党,示未成妇’。女子以嫁为归,既已成昏(“婚”),见舅姑,固已妇之矣。且嫁女在途,闻父母之丧,已降服期,明既为人妇,则既昏而不祔归葬,于理未安”。《读礼运》谓“大同小康之说,为老庄之见”。《读明堂位》谓“成王幼冲阼而治,乃摄政非摄位”。《读杂记》谓“子为大夫,则父母不能主,是舜可得而臣父。公七踊,大夫五踊,士三踊,乃朝夕奠哭之节,非死至至大殓哭踊之数”。《读祭义》谓“‘孝弟(“悌”)一也,至孝近于王,至弟近于霸’。非圣人之言”。《读表记》谓“‘以怨报怨,以德报德’之说,与《论语》异,不可为训”。则皆明了精确,深中肯綮。在明人经说,堪为上乘;数百年来罕见流传,湮晦不彰,故特著录。此书有上虞罗氏藏明刻本。

猜你喜欢

  • 典籍便览

    八卷。明范泓(生卒年不详)撰。范泓字本涵,婺源(今属安徽)人。书前题新安员一隐士。其书分天象、月令、地势、经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人类、物类十部。每部又各分子目。所采辑故实,较为繁杂。

  • 学庸真旨

    三卷。是书签题钱太史评点《大学》、《中庸》真旨。卷一则题龙锡手辑,首有龙锡及吴天胤二序,则俱称为薛公宣辑。而卷二以下,别称龙锡评定。龙锡字雒文,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授职编修。薛公宣即

  • 考信录

    三十六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璧,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著名学者、经学家。其父崔元森治朱子之学,崔述幼承家学,年十四,即泛览群书。乾隆二十七年进士。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

  • 渑水燕谈录

    十卷。宋王辟之撰,生卒年不详。王辟之字圣涂,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宋仁宗治平四年中进士,此后做了三十多年的县官、州官。至绍圣四年告老还乡,隐居渑水(河名),与贤士大夫喝酒、谈天,其它事迹不详。此书作者

  • 日省编

    一卷。清代冯昌临撰。冯昌临见《易学参记》条。此书主要论述儒者的“修身”、“体道”。全书摘取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及刘宗周的《人极图》三书有关内容作为“体道”、“修身”之本。书后附有读《曰省

  • 栖云阁诗

    十六卷。《拾遗》三卷。清高珩(1611-1696)撰。高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清,授检讨,官至刑部侍郎。高珩聪颖多才,诗思敏

  • 周易时义注

    无卷数。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安徽歙县人。崇祯中以明经登第,崇祯十七年(1644)撰成此书。其书按照经训解,把卦图一卷附在卷后。要义主于说理,征引比较芜杂,欠缺主见和选择。前面有自序,说以明经获隽,

  • 吴竹坡文集

    五卷。《诗集》二十八卷。明吴节(1397-1481)撰。吴节,字舆俭,号竹坡,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著有《吴竹坡文集》

  • 读左管窥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

  • 吴都法乘

    十二卷。明朝周永年(生卒年不详)撰。周永年除撰有《吴都法乘》十二卷外,还撰有《邓尉圣恩寺志》一书。《吴都法乘》一书,辑吴中释氏典故,内分十二篇而成。书中收载了佛祖释迦牟尼出家、求法、创教、弘法及其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