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书堂诗稿
清翁照(1676-1755)撰。作者生平详见《赐书堂集》(辞目)。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从诗稿中之《咏史》、《阮步兵阵拾遗》等显现出多感激、愤怼、奇怪可喜之词。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是书传世本有清乾隆间精刻本、光绪中叶江阴王氏重思斋刻《重思斋丛书》本。
清翁照(1676-1755)撰。作者生平详见《赐书堂集》(辞目)。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从诗稿中之《咏史》、《阮步兵阵拾遗》等显现出多感激、愤怼、奇怪可喜之词。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是书传世本有清乾隆间精刻本、光绪中叶江阴王氏重思斋刻《重思斋丛书》本。
十六卷。清严辰(1822-1893)撰。严辰,字淄生,号达叟,桐乡(今安徽桐城县)人。咸丰进士。三代皆能诗,先曾祖同转公有《雅宜诗存》,先祖掌膳公有《吟秋馆诗存》,其父顺宁公有《小琅玕山馆诗钞》。此集
七卷。清宋继种撰。是书摘四书中各句,杂引经史,以为之证。虽于训诂义理,均无所当,但使读四书者,比类参观,获取法之益。书中多记故事,引读书之趣。唯后附制艺,猥俗可厌。书为坊间通行本。该书有道光二十四年(
十一卷。清靳辅撰。靳辅(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中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初历内阁学士、安徽巡抚。康熙十六年(1677),选授河道总督,主持治黄河工程。在任十余年,河患大减
二十卷。清许宗彦(1768-1818)撰。许宗彦原名庆宗,字积卿,一字固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兵部主事。宗彦九岁能读经史,善属文。王昶爱其才,在《春融堂集》中曾推崇许宗彦
六卷。明曾佩(约1556前后在世)编。曾佩,字元山,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本书是他巡按福建时搜罗各郡县艺文中有关风土者,广采博录,时限在宋至明间。但疵瑕在于
七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今属河南)人。生平详见《王氏家藏集》(辞目)是集为王廷相诗文集。凡七卷,收入诗二卷,词一卷,杂著一卷,奏疏一卷,杂文二卷。编刻于明嘉靖十五
一卷。旧题元吴琯撰。其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是书前后无序跋,不知吴琯为何许人。诸家书目皆不著录,诸选本亦不及之。详考其词,皆明刘基之作。估属奸巧书贾抄刘基词以售伪,假名于明代编辑《古今逸史》之吴琯。因为
三卷。清陈起书(1798-1855)撰。陈起书,字通甫,号松心,湖南郴州人。岁贡生出身,候选训导。咸丰五年,陈起书因在家乡抵抗太平军被囚,绝食而死。陈起书在少年时即从其兄陈起诗学诗,以汉魏古诗为榜样,
不分卷。清张凯嵩(生卒年不详)编。凯嵩字云卿,湖北江夏(今武昌)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历任广西巡抚,云贵总督,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毅。此乃以梁周兴嗣所用千字重编的四言韵语,颂扬两广总督劳崇光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拾遗》一卷,附《群经辅易说》一卷。明陈际泰撰,周光德辑。此书禀承宋人图书之学以言《周易》,说河图、洛书体用相为附丽,表里互为经纬,都师羲易。首卷载古今诸图,中间十六卷是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