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逊志斋集

逊志斋集

二十四卷。明方孝儒(1357-1402)撰。方孝儒,字希直,又字希吉,浙江宁海人。人称正学先生。宋濂弟子,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即成祖)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后,他以不肯为成祖起草登报诏书,被杀,凡灭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著有《杂诫》。是集凡二十四卷。其中杂著八卷,书三卷,序三卷,记三卷,题跋一卷,赞一卷,祭文、诔、哀辞一卷,行状、传一卷,碑、表、志一卷,古体诗一卷,近体诗一卷。方孝儒死后,文禁甚严。其门人王稔藏其遗稿,于宣德后稍始传播。故原本阙文脱简颇多。此本并为二十四卷,乃正德中顾璘守台州时所重刊。方孝儒学术醇正,文章亦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其为文敢于抒发己见,立论大胆。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志高气锐,而词锋浩然,足以发之。”如《里社祈晴文》讽刺了人间的官吏,认为水灾虽无情,但“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语言犀利而富于个性。其文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使笔锋纵横驰骋,颇具活力。其诗略近于文,但成就却次之。都穆《南濠诗话》称:“《方正学先生集》,传之天下,人人知爱诵之。但其中多杂以他人之诗。”因此种作法古已有之,故不足为怪,而附存都穆之说以备考。是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雨窗集

    残存五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首集。残存五篇为:《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曹伯明错勘赃记》、《错认尸》、《董永遇仙记》、《戒指儿记》,多是宋元

  • 春秋志在

    十二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撰。集之字元成,明末经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安庆府推官,仕终太常寺少卿。著有《读易隅通》、《卦义一得》、《易图亲见》、《倘湖樵书》、《博学汇书》等。《

  • 四书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以《四书》来解释《尚书》,其间也多有贴切可取之处。比如《四书·大学》首章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与《尚书》开首“克明峻德”一节的意义相吻合。再如以“父

  • 包参军集

    六卷。明包大中(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包大中,字庸之,别号三川,浙江宁波人。官福建建阳县县丞。是集随事立名,有《薄游集》、《武夷集》、《归来集》、《雁集》各一卷。《东征漫稿》二卷。《薄游集》题为卷

  • 投笔肤谈

    二卷。旧题西湖逸士撰,何守法撰音点注。二人仕履,生卒年皆不可考。或谓同为一人,明嘉靖至万历间人。西湖逸士称此书述作之缘由:“余目击时艰,不欲自限于博士业,遂励志武事,间尝亦仿《孙子》之遗旨,出一隙之管

  • 道德真经疏义

    ①十四卷。宋江澄(生卒年不详)撰。江澄,太学生,宋人,其余不详。撰有《道德真经疏义》。宋徽宗赵佶,曾经为《道德经》作解,引起宋代学者纷纷研究著述。江澄撰此书,就是为了疏证《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其书效

  • 蒲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巫慧修,王居正纂。巫慧字颖超,号鲁亭,安徽凤阳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十四年(1749)任知县。《蒲县志》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全书十卷首一卷,十大纲,七十五目,分为:卷

  • 明医杂著

    六卷。明王纶(约1460-1537)撰。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今属浙江省)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都御史,巡抚湖广,气节高尚。通经济之学,而精于医治,临证医治历有奇迹。王纶医著颇丰,

  • 楚辞榷

    八卷。明陆时雍(详见《楚辞疏》)撰。明金北清参评。卷首为《自序》,金北清《楚辞榷条例》,司马迁《屈原列传》。目录顺序为:卷一《离骚经》,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远游》、《卜居》

  • 武陵山人遗书

    十二种,二十四卷。清顾观光撰。顾观光字尚之,金山(今属上海市)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屡试不第,世业为医。博通经史百家,尤潜心于古今中外天文历算之术。顾氏除本丛书外,尚有《顾氏推步简法三种》(收《甲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