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逸诗

逸诗

一卷。朝鲜申绰撰。该本前有申氏自序,序云:“古者逸诗,自有其书。故释文衡门篇下,有云逸诗本作,而今不可见。其逸诗之残篇断章,兹随手采录,缮写一本。其似诗非诗,如谚若俚者,不敢辄收,弃亦可惜,并姑附见卷末。”意即诗三百余篇,孔子之时即是如此,孔子并未曾删改。所谓逸诗,另有其书。只不过散佚已久,现只可从他书中见到断章零句。申氏于是随手采录,辑撰成《逸诗》一卷。该书从《左传》、《大小戴记》、《论语》、《孟子》、《荀子》、《庄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前后汉书》、《孔子家语》、《汲冢周书》、《列女传》等上辑录逸诗零篇断句,所辑共计五十一条。搜罗考订,虽尚称勤挚,然而申氏仅仅根据释文衡门篇下逸诗本作,就断然认定古者逸诗自有其书,则不免牵强附会,可谓毫无根据。另外,诗三百篇虽出于里巷歌谣,但其体例毕竟与谚语不同,该书将俚谚附于卷末,则又不免不伦不类。辑逸诗者,宋王应麟有《诗考》一书,于先秦逸诗,多有采辑,明钟惺作《逸诗》一卷,对《诗考》一书略加增补。申氏本《逸诗》体例略同于上述二书,虽甄别去取,较二书谨严,但相互参照,遗漏甚多。估计申氏未曾见过王钟二氏之书,所以会有如此牵强附会之说、不伦不类之举。该书有日本昭和九年影印原稿本。

猜你喜欢

  • 五经类编

    又名《文典类涵》。二十八卷。清周世樟(1636——?)辑。世樟字章成,号安素,江苏太仓人。诸生,经学家。作品有《五经类编》、《诸经略说》、《经义辨讹》、《辨疑标目》等。唐孙华(1634-1723)《五

  • 宫有,实实枚枚。赫赫姜,基本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徐稷重,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 太平县志

    ①八卷。清张学都纂修。张学都字慢亭,顺天府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贡生,康熙五十五年(1716)任太平知县。按太平县志创修于明初,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县罗潮,取旧志增订为十卷,万历十一年(14

  • 浮溪集

    三十六卷。宋汪藻(1079-1154)撰。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县)人。崇宁二年(1103)进士,调婺州观察推官。历迁著作佐郎。钦宗时,召为屯田员外郎。高宗即位,召试中书舍人,累拜翰林学士,

  • 本朝名媛诗钞

    六卷。清胡孝思辑。胡孝思,字抱一,平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是集为清代妇女诗歌总集。选录清代前期的妇女诗歌,计入选作家五十七人,诗三百余首,凡六卷。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

  • 春秋董氏学

    八卷。清康有为(详见《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撰。作者认为《春秋》一书专为改制而作;《春秋》改制,在义而不在事与文;《春秋》之义,在口说而不在经文;《公羊》家详素王改制之义;《春秋繁露》得孔子立制之本;文

  • 四书字迹核

    一卷。清陈瑶宾录。是书专究字迹,虽属无关紧要,但默识者每多混淆。如“后”勿误为“後”,“壹”勿误为“一”,“揜”勿误为“掩”。又如“期”与“朞”,“”与“饥”不可互易。又如“唯”即“惟”,而《孟子》七

  • 却扫编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徐度(生卒年不详)撰。徐度字敦立,应天府谷熟(今河南商丘东南)人。钦宗朝宰相徐处仁幼子。南渡后,寓居吴兴。绍兴八年(1138)任校书郎,升都官员外郎,累官至吏部侍郎。徐度寓居吴兴时,

  • 续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六卷。明吕邦耀撰。吕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吕邦耀在刊行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之后,又仿照原书体例续编。上起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下

  • 四焉斋诗集

    六卷。附《梯仙阁余课》一卷,《拂珠楼偶抄》二卷。清曹一士(1678——1736)撰。曹一士字谔庭,号济寰,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本编乃其诗集,《石仓世纂》之第四种。附载《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