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郓城县志

郓城县志

①八卷。明宋嘉穗修,孙鲸纂。宋嘉穗,字大年,福建邵武人,举人,崇祯四年(1631)任郓城县知县。期满调往德平县。郓城县旧有志。然自明隆庆元年王敬纂修后,至崇祯初未再重修。宋嘉穗任县令后,以白莲教起义后邑中情况多有变化,乃设局重纂,延孙鲸主其事。历数月而成是志。《郓城县志》崇祯七年刻本。兹篇条理清楚,纲目明晰,记述严谨,考证精细。实为明县志中之佳作。②八卷。清张盛铭修,赵肃纂。张盛铭字又新,广西桂林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郓城县知县。赵肃,邑人。考郓城县志,创修于明正德年间,再修于嘉靖十四年(1535)陕西邠州人赵若唐任知县,三修于隆庆元年(1567)王敬,四修于崇祯七年(1634)知县宋嘉穗,五修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知县陈良谟,六修于此。张盛铭任郓城县知县后,以陈志为蓝本,邀集邑中绅士,分任采访,历数月而志成。《郓城县志》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此志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其中以沿革目记述甚详。③十六卷,首一卷。清毕炳炎、胡建枢修,赵翰銮等纂。毕炳炎,光绪年间任郓城县知县。胡建枢字星舫,安徽凤阳人,举人出身,光绪十七年(1891)任郓城县知县。毕炳炎莅任后,见旧志距当时已一百七十年未经续修,于是召集邑中绅士,商讨重修之事,然志稿未成,毕炳炎调任,胡建枢继任知县,遂成此志。《郓城县志》光绪十九年(1983)刻本。全书十六卷首一卷,分十二门,为:卷一方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田赋志,卷四学校志,卷五人物志,卷六职官志,卷七至卷八选举志,卷九灾祥志,卷十忠节录,卷十一至卷十二节孝录,卷十三至卷十五艺文录,卷十六恩荣录。此志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其中新增学校志,尚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在灾祥人物中,详述了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活动情况,可供研究者参考。

猜你喜欢

  • 小万卷斋经进稿

    四卷。清朱珔撰。生平籍里见《小万卷斋诗稿》(辞目)。是书内容:卷一,《圣驾东巡谒陵恭进拟古乐府二十章、谨序(嘉庆十年)》及《四言诗》一首;卷二,《皇上五旬万寿恭进德符福应颂十章、谨序(嘉庆十四年)》、

  • 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

    一卷。清黎庶昌(1837-1897)撰。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清末学者。廪贡生,官至川东兵备道。初从学于郑珍,后为曾国藩僚属,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

  • 清六朝御制诗文集

    一千一百三十二卷,附二卷,目录,一百三十卷。清奕訢(1832~1898)等奉敕编印。奕诉姓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封恭亲王。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为全权大臣,与英

  • 两浙古刊本考

    二卷。清王国维撰。王氏本籍浙江,1919-1920年间应嘉兴沈增植主持之浙江通志局之邀请,依据搜辑诸家藏书目录增补所见所闻汇成此编。以刊行者为别,著录宋元时代两浙官私刻本,每书都撰解说考证。有《王忠悫

  • 古易诠

    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孺孝,江苏常州人。邓氏先辑明人《易》说为“今述”若干卷,继辑古今诸家《易》说为《易诠》。按吕祖谦古《易》本次序排列,为上下经、《彖传》、《象传》、《系辞

  • 文氏五家诗

    十四卷。明文洪(约1461年前后在世)编。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今苏州)人。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教谕。此书为明长洲文氏三世五人之诗:文洪著《括囊稿稿》诗一卷,文一卷,其孙文征明著《甫

  • 亦为堂集

    四卷。明史孟麟(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史孟麟,字际明,号玉池,江苏宜兴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崇祯初,追赠礼部右侍郎。著有《亦为堂集》。孟麟为官持正不阿,屡忤权贵

  • 对山集

    十九卷。明康海(1477-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落职,放浪自恣,尝挟声妓酣饮,制乐造歌曲。著有《对山集》、《武功县志》。此集为

  • 庭训格言

    一卷。清爱新觉罗·胤祯(见《御纂孝经集注》)撰。该书为胤祯追述清圣祖之语亲录编成。凡246则,皆为《清实录》和《圣谕广训》所未载者。系宫闱问视之暇,圣祖对胤祯谕示教训之语。该书有津河广仁堂刻本、《四库

  • 风月堂诗话

    二卷。宋朱弁(10851144)撰。生平详见《曲洧旧闻》辞目。是集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集前有朱弁自序,称其以使事羁绊漯河,追思昔游,风月之谈十仅省四五,纂次为二卷,乃成是集。书中多记元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