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正谊,据实事书,使人观之以为鉴戒,书名书爵亦无意义。’此言真有得者。”又云:“朕恐世之学者牵于支离之说而莫能悟,特命词臣纂辑是书,以四传为主,其有舛于经者删之,以集说为辅,其有叛于传者勿录。”此盖全书之宗旨。其所谓“舛于经者”,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此书之驳胡传,不遗余力,揆其原因,除胡传本身多臆测之说外,更主要在于胡传强调“尊王攘夷”,尤其强调“攘夷”之说。而其“攘夷”之论则多有感于当时金人对南宋之压迫而发。清为金人之后,故于此特别敏感。此外,因《公羊》有“革命”思想,故删削最多。所谓“集说”,则是引汉唐至明诸儒之说,计所引一百三十五家。而其引录之原则,亦针对胡传,即凡为胡传所弃者多录之,凡攻驳胡传者多录之。其书体例,先以大字标举经文,次以小字胪列《左》、《公》、《穀》、《胡》四传之文,最后为《集说》。首卷上篇为《纲领》,集诸儒之论为三部分:一论《春秋》经传源流;二论《春秋》大旨,经传义例;三论传注之失及读《春秋》之法。下篇有《王朝世表》、《列国年表》、《王朝列国世次》、《王朝列国兴废说》、《列国爵姓》、《列国地图》、《王朝地名》、《列国地名》,计八篇。其中《列国年表》尤为重要。《年表》仿《史记》年表之体例,内容则大抵抄自《春秋大全·二十国年表》,只是排列次序不同,是按尊王宗鲁及“周之宗盟先同姓”之原则排列。现存内府刻本、外省覆本、浙江书局本。

猜你喜欢

  • 彭县志

    ①四十二卷,清王钟钫纂修。王钟钫,湖南嘉善人,太学生,曾任彭县知县。彭县旧无志。王钟钫任县令后,适逢重修通志,檄调各县志,王氏则纂辑兹编以进。《彭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共四十二卷,为:卷一

  • 梅翁诗钞

    十五卷。《诗补遗》一卷。清汪士铎(生平见《汪梅村先生文集》)撰。该《诗钞》十五卷,《补遗》一卷,均由门人张士珩校刊,并作跋介绍书中内容。集中有四言诗,如《庚戌黄楼寿苏百韵》;五古诗如《和杜北征八哀》;

  • 周易经传训解

    二卷。宋蔡渊撰。渊字伯静,号节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父蔡元定,弟蔡沈并为宋世大儒。蔡氏父子俱为宋熹门人,然渊之学实出于家学,故《宋元学案》卷六二《西山蔡氏学案》标“西山家学”,良是。朱彝尊《经义

  • 孝经援神契

    ① 一卷。撰者不详。是书凡二十条。其中一条云“伏羲大目,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斗唇吐教,陈机授度”。此条“伏羲大目”四字,“斗唇吐教,陈机授度”八字,《群书征引》中无。又“奎主文章,苍颉效象,洛龟曜书,

  •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

  • 天风佩韵轩草

    二卷。《诗余》一卷。清许嘉仪撰。许嘉仪,字仙圃,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江苏知县大兴汤世熙之妻。清代文学家。此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书前有确园老人陈宝、黄景洛所作序言,有方钟琇、方浚及汤淑

  • 於陵子

    一卷。旧本题齐陈仲子(生卒年不详)撰。据王士祯《居易录》记载:“万历间学士,多撰伪书以欺世,如《天禄阁外史》之类,人多知之。今类书中所刻唐韩鄂《岁华纪丽》,乃海盐胡震亨孝辕所造。《於陵子》,其友姚士粦

  • 桃谷遗稿

    一卷。明陆俸(约1522前后在世)撰。陆俸,字天爵,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为刑部郎中,持法不避权要,以谏南巡被杖,出为宝庆知府,有惠政。弃官归隐桃坞,种橘自资

  • 珩璜新论

    又作《孔氏杂说》。一卷。北宋孔平仲(生卒年不详)撰。孔平仲字毅父,又作毅甫、义甫,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元祐中提点江西刑狱,坐置英州。绍圣中,言者劾其

  • 勤王记

    一卷。旧题宋臧梓撰。《四库提要》考证其为臧梓记录吕颐浩口述而编成。记载建炎三年(1129)金人攻泗州时,诸路军队勤王事迹。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