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阳信县志

阳信县志

①十卷。清周虔森修,张璥纂。周虔森字天予,武进人,岁贡出身,康熙二十年(1681)任阳信县知县。张璥字霞城,邑人,拔贡出身,曾任广东潮州府海阳县知县,居官六年,以双亲老请归,时年仅四十三岁。著有《怀归集》和《岵岭集》。考阳信为古邑,秦属齐郡,更名为厌次,汉高祖时始置阳信县,属乐陵郡,元属棣州,明属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武定州为府,阳信以县属之。阳信旧志,创修于明嘉靖十年(1531)知县徐九皋,再修于万历十三年知县朱大纪,三修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武世举。其后八十余年未有续者,且旧志原版残毁,典文湮没。周虔森莅任后,乃集邑人采葺遗书,搜访逸事,历时六月而告竣。《阳信县志》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全书十卷,分十纲,为:卷一舆地;卷二建置;卷三田赋;卷四礼仪;卷五风俗;卷六物产;卷七职官;卷八选举;卷九人物;卷十文艺。此志因前志残缺,无法所据,然因搜罗甚勤,故十分详博。每门之前,冠以小序;每条之下,多附考证,其中以风俗、古迹、赋役等篇,最为详瞻。唯分目多有重复芜杂,未臻雅洁。②八卷,附补遗一卷。民国朱兰修,劳乃宣纂。朱兰字霞孙,江西南昌人,民国九年(1920)任阳信县县长。劳乃宣,清代遗老。朱兰任县长后,邑绅劳乃宣倡议重修县志,并募款以为刊印之资。几易寒暑,遂成此志。《阳信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此志系承袭旧志而作,较旧志详密,实为《阳信县志》之大成。

猜你喜欢

  • 武夷游咏

    一卷。明田汝成、蔡汝楠(1515-1565)同撰。田汝成,字叔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迁礼部郎中。蔡汝楠,字子木,号白石,德清(今属浙江)

  • 筹海初集

    四卷。清关天培(1871-1841)撰。关天培,字仲因,号滋圃,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庆八年(1803),由行伍考取武生,拨补外委,历升千总。道光十三年(1883),累官署江南提督。次年,授广东

  • 寻壑外言

    五卷。清李绳远(1633-1708)撰。李绳远,字斯年,号寻壑,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由诸生入国子监,考授州同知,与弟李良年、李符皆有文名,时称“三李”。著有《獭祭录》五十卷、《正字通补正》二十卷等。

  • 九经古义

    十六卷。清惠栋(详见《新本郑氏周易》)撰。此书所解,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十经。其中《左传》六卷后更名《左传补注》刊

  • 增订四书贯解

    无卷数。清朱良玉撰。朱良玉先著有《释注大全》,因其过于繁复,另加采择而成是书。书首有自序,采用《朱子章句集注》原本。所谓贯解,列于书的上方,有全旨,有节解,大约从《朱子或问》、《朱子语类》中采录较多,

  • 名法指掌图

    四卷。清徐灏撰。徐灏,广东番禺人。是书原为两卷,为乌程沈辛田所辑。并附有华亭董南厚《钱谷便览及公私处分》一卷。又有钮大炜重订是书于粤东,将书分为四卷,是为粤本。再有吴县黄鲁溪重修是书于蜀,是为蜀本。徐

  • 威海卫志

    十卷,首一卷。清毕懋第修,郭大文续修,王兆鹏增订。毕懋第字衡南,康熙年间太学士。郭大文字尧赡,威海邑人,以拔贡任县丞。王兆鹏,邑人。郭文大见威海乃海防要塞,而县志久缺,矢志纂修新志,以存文献,其网罗旧

  •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

    二卷。清释净溥编。净溥里籍、生卒年等均不详。兴善寺在嘉兴府东南秦溪之上。是集凡二卷,上卷载诗,下卷载碑记。内有明大学士吕原记称:“寺创自梁天监二年,至周显德年间,坦法师开山为‘报恩院’,宋治平元年改‘

  • 邓绅伯集

    二卷。宋邓绅伯(约1162年前后在世)撰。邓绅伯(一作邓深),字资道,湘阴(今湖南湘阴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知衢州。

  • 言旧录

    一卷。清张金吾(生卒年不详)撰。金吾字月霄,江苏常熟人,古文献学家。该书记其生前学术经历。书中有其妻季景和序。金吾四十一岁时,景和亡故,再两年金吾亦故去。此书止于金吾四十二岁时。金吾喜藏书,有《爱日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