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笺
五卷。清邱(又作丘)嘉穗注。邱嘉穗字实亭,上杭(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前后在世。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归善县知县。本编乃所注陶潜集。摸索语气,全类时文批语。书中力辨陶潜不信佛为能崇正学,远异端,而未知陶潜之可重,在于其人品志节。《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予以介绍,未见通行本。
五卷。清邱(又作丘)嘉穗注。邱嘉穗字实亭,上杭(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前后在世。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归善县知县。本编乃所注陶潜集。摸索语气,全类时文批语。书中力辨陶潜不信佛为能崇正学,远异端,而未知陶潜之可重,在于其人品志节。《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予以介绍,未见通行本。
八卷。清乾隆时官修。乾隆九年(1744),重修翰林院落成,高宗案临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本书。十二年成书。专记翰林院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全书共分八门,依次为:“临幸盛典
二卷,续一卷。据碑状序赞等辑录而成,共十三人。续辑一卷共收四人,无刊书年月,宜在嘉靖年间。
三卷。附《志异》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清翁之润辑录。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学者,词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预修《明史》。著有《曝书亭
四卷。梁皇侃(488-545)撰。清马国翰辑。《南史》作皇侃,《梁史》作皇偘,字不详,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五十八岁。吴郡人,少好学,事师会稽贺玚,精力专门,尽
原为宋代黄汝嘉辑,是晁氏族姓类丛书,原收书四种八卷,有宋晁迥《昭德新编》三卷、晁迥《道院集要》三卷、宋晁冲之《具茨晁先生诗集》一卷、宋晁说之《晁氏客语》一卷。至明代晁进重编。晁进字君石,号春陵,晁氏后
三卷。清章世臣撰。章世臣字雷川,又字豸卿。安徽望江人。官姑熟教授,作者认为“易之有程子易传、朱子本义,犹天之有日月也。日月者,天之眼目,传义者,亦学易之眼目。”但作者在读易时,却发现“程朱之说往往传得
一卷。明冯奋庸撰。奋庸,字则中,寿安(今河南宜阳县)人,生卒及仕履不详,曾师事张信民。张信民,字孚若,号抱初,渑池(今属河南)人,奋庸乃纪其生平事迹为年谱,即为该书。
五卷。清傅禹撰。傅禹字服水,义乌(今属浙江)人。生卒年等皆不详。此书大多撮抄武经诸书及明代茅元仪《武备志》材料,属军事类书性质。内容分兵诀评、旌旗总说、水战船图、制兵、药方、屯田、占度、选择、祭旗、纛
十卷。明王达(1343-1407)撰。王达,字达善,号耐轩居士,江苏无锡人。洪武中,以明经荐,初为训导,后改大同府学,永乐中,擢为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曾参与监修《永乐大典》。著有《笔畴》、《天游集
二卷。清张履元撰。张履元字苏斋,安徽泾县人,岁贡生,官吴江县训导。此书卷首有石韫玉序和张履元自序,书名取自陶诗“疑义相与析”之意。本书以《孔传》和蔡沈《书集传》为主,参考胡渭《禹贡锥指》而成。张履元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