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①十卷一百一十四节。不题撰人。书中第九节至九十八节,同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开头数节及九十九节以后,同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实为书商割裂抄录二书而成。因主要部分同《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故一般视该书之名为熊氏《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的别题。内容见《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该书有明武林精刊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有武林书坊刊本。②清褚人获撰。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擅长写诗作文,尤其熟谙明代稗官野史,一生布衣不仕,交游皆吴中名士。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坚瓠集》七十六卷,及《读史随笔》、《退佳琐录》、《圣贤群辅录》、《续蟹谱》、《鼎甲考》等。《隋唐演义》是在《隋唐志传》、《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等有关故事的基础上,参阅史传,吸取民间故事传说编写而成。全书一百回,叙述了从隋文帝即位伐陈起,到唐明皇从四川返回长安止,共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故事。全书的基本情节线索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及唐明皇、杨贵妃的“两世姻缘”为主线的帝妃宫廷生活;一是描写隋末群雄起兵,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通过这些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靡烂的生活,歌颂了“草泽英雄”的勇敢和侠义精神。《隋唐演义》成功地描绘了秦琼、单雄信、程咬金、徐懋功等人的英雄事迹,善于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如秦琼当锏卖马、单雄信受刑等描写,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小说的另一特色,是它受讲史和话本小说的影响,在情节设计上,不求史料的真实,而是以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为依归,将“红拂女私奔李靖”、“花木兰替父从军”、“李太白醉草答番书”等传说点缀于全书之中,大大地增添了小说的故事性,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但它把历史上著名的昏君隋炀帝美化为多情的仁德君主,把唐王朝的中衰完全归罪于女人,把历史事件予以轮回报应的阐释,每一回前忠孝节义的枯燥说教等,都是封建糟粕,大大损害了作品的思想价值。《隋唐演义》版本有清回雪草堂刊本、康熙间文盛堂重刻回雪草堂本,乾隆五十八年崇德书院藏板本、嘉庆十年重刊自厚堂藏板本等。现代有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56年版本的基础上校正重印。

猜你喜欢

  • 道州志

    ①十二卷,张元惠修,黄如谷纂。张元惠,北平人,曾任道州知州。黄如谷,邑人,举人,曾任安福县训导。《道州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十二卷。首序、例、图考。正文分为十二志,其一方域志。为目六,曰

  • 蓬莱阁诗录

    四卷。清陈克家(?-1860)撰。陈克家字梁叔,陈鹤之孙,元和(今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内阁中书。后入提都张国梁幕,殉难,诏赠知府衔。陈克家诗学黄庭坚,为姚莹所重。此编四卷。收

  • 西国名菜嘉花论

    二卷。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撰。英国有家专门培养植物种子的大厂塞敦公司,所生产各种花卉蔬菜种子均有其花、菜的图样。傅兰雅的《西国名菜嘉花论》即汇辑了这些花菜图样,各附详细说明而成的。他的撰写目的

  • 麟经统一篇

    十二卷。明张杞撰。张杞字成夫,湖州(今浙江湖州)人。万历丁酉(1597)举人。官福清县教谕。该书取《春秋》经文中可作八股文题目者,截取二三字为目,以一破题总括其意,又将胡安国《春秋传》之说注之于下。后

  • 唐愚士诗

    二卷。附《会稽怀古诗》一卷。明唐之淳(1350-1401)撰。唐之淳,字愚士,亦以字行,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之淳是唐肃之子。建文初(1399年),诏词臣修《鉴戒录》。方孝儒荐之,授翰林院侍读,与方

  • 郁冈斋笔尘

    四卷。明王肯堂(1549-1613)撰。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一号念西居士,明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官至福建布政司参政。王肯堂精于医学,著有《肯堂医论》、《证治准绳》、《重

  • 永顺府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张天如纂修。张天如,字念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永顺府知府。永顺设府始于雍正五年(1727),其下辖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四县。张天如任永顺知府后,分檄属邑辑县志上之,躬自综

  • 本经逢原

    四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

  • 絜斋家塾书抄

    十二卷。宋袁燮(1144-1224)撰。燮字和叔,号絜斋,两浙路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经学家、文学家。淳熙辛丑(1181)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卒谥正献。燮少时以名节自期,任礼部侍郎时,曾与史弥远

  • 词综

    三十四卷。清朱彝尊(1629-1709)编。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词古文。词宗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