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古今佛道论衡

集古今佛道论衡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集古今佛道论衡》一书,是道宣晚年作品,唐龙朔元年(661)于京师西明寺实录至麟德元年(664)最后完成。自佛教传入以来,道教人士时有异议,为了辨明是非,故商榷由来,铨衡叙列,故撰以《集古今佛道论衡》一书。本书集后汉明帝时佛教传入,至唐高宗麟德年间,约六百年时间里佛道之间的争论和矛盾纠纷,就有代表性的事件撰述成文三十篇(附录除外),阐明作者的观点。第一卷共七篇,即:汉明帝时一篇,三国吴主孙权时一篇、元魏时一篇、刘宋文帝时一篇、元魏明帝时一篇、梁武帝时一篇、北齐文宣帝时一篇。另附有曹植、孙盛等论文三篇。第二卷共六篇,即:北周武帝时三篇,北周宣帝时一篇、隋文帝时二篇。第三卷共十篇,即:唐高祖时三篇,唐太宗时七篇。第四卷共七篇,即唐高宗时七篇。另附有道士郭行真舍道归佛文十六章。本书所收载的佛道争论问题,有的见载过《弘明集》、《广弘明集》,有些是本书首次见载。择其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论争问题是:一、佛道二教的夷夏问题。此问题在南北朝时一直是作为道教反对佛教的口实,北周武帝灭佛即以“佛经外国之法,此国无须”为主要理由,虽慧远力争强辩,终与事无补。二、佛道二教的真伪问题。道士以华夷不同攻击佛教,佛徒则以当时道士是“黄巾之余”、“妄托老君之教,还击道士(本书卷三)。三、佛道地位先后问题。李唐王朝极力抬高道教,奉李耳为其先祖。唐高祖武德八年下诏说:“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释宗。”当时胜光寺沙门慧乘与道士李仲卿等在国学中对此事争论得很激烈。贞观十一年太宗下诏说:“殊俗之典,郁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乘之后,流遁忘返,于兹累代。……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道士可在僧尼之前,庶敦返本之俗。”沙门智实因抗命被放逐。玄奘入灭前几年上表高宗,劝宜更变,也被高宗束之高阁了之。武则天当政后,便改弦更张,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旧唐书》卷六)。有关两教教理争论问题,本书仅载两次。一是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玄奘译《老子》为梵文,玄奘与道士蔡晃等辩论道与菩提的异同。另一次是显庆三年高宗召佛、道二宗到宫中详述名理,道士李荣主道生万物之义,沙门慧立反驳后,标出佛法是以因缘为宗。《集古今佛道论衡》一书,对佛道之争进行疏理归纳和明辨,为后学认理出了一些头绪。它也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史料,如唐初佛、道七桩交涉事件、玄奘译《老子》与道士议论一事等。这些无疑弥补了正史记载的不足,有助于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宗教史的研究。如果说缺点那就是有些史料并不真实,如《汉法本内传》未加斟辨即收入此书。现见载版本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伤寒心要

    一卷。金镏洪(生卒年不详)编。镏洪号瑞泉野叟,都梁(今湖南武岗)人。学术上尊崇刘河间之学。此书即敷衍刘河间之说。书中首列伤寒心要论,又载有双解散、小柴胡、凉膈、天水合服、凉膈合小柴胡、大柴胡合黄连解毒

  • 史记集解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

  • 故宫方志目

    一卷,附录一卷,索引一卷。江瀚编。江瀚(约1857-1935),字叔海,福建长汀人,宣统中官河南布政使。此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存府州县志目录。当时清内阁所藏方志多移管于北平图书馆,但清史馆购收者则移藏

  • 尹都尉

    见《尹都尉书》。

  • 风雨楼丛书

    残存二十二种,一百三十五卷。清邓实(详见《古学汇刊》)编。清建国之初,为巩固其统治,大兴文字狱,以致明末清初的许多学者著作遭禁毁,直至民国初年,这些著作才开始流传于世。《风雨楼丛书》所收多为晚明野史遭

  • 周易应氏集解

    十三卷。清应撝谦撰。应撝谦字嗣寅,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康熙十八年(1679)曾经举博学鸿词。该书朱彝尊《经义考》作十七卷。此本仅十三卷,但首尾具全,不象有所佚脱。也可能是朱彝尊的记述有误。其注杂采诸

  • 陆机晋纪

    一卷。惠帝起居注,一卷。清汤球辑。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初仕吴为牙门将,后任晋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有《陆士衡集》。该书原四卷,记晋宣帝(司马懿)、景帝(

  • 入江巨川编

    齐召南著。齐召南,天台人,著有江道编、入汇巨川编等。《入江巨川编》小方壶斋本,目首涪江,次嘉陵江,次渠汇,次黔江,次澧水,次阮水,次湘水,交洞庭湖,次汉水,次云梦,次章水,次贡水,次赣江,次盱江,次上

  • 灵棋经

    二卷。旧本或题汉东方朔撰,或谓淮南王刘安撰,《四库全书总目》云:撰者“其说纷纭不一,大抵皆术士依托之词。”《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载有“《十二灵棋卜经》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有“《八公灵棋卜经》

  • 读易札记

    无卷数。清关棠撰。关棠,湖北汉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官罗田教谕。此书以唐史徵《周易口诀》为宗,对六十四卦进行诠释。但每一卦并不全解。或解一二爻,或解三四爻,或不解彖辞,只释彖传;不释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