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古梅花诗

集古梅花诗

① 二卷。明沈行(约1424年前后在世)撰。沈行字履德。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此诗集上卷为七言律诗一百二十首;下卷为七言绝句二百四十首,集唐宋元人诗句以咏梅花。首有弘治十年(1479)夏时正及西轩丁养生序文。沈行原曾集《咏雪诗》二百余篇,一时叹为绝作。又曾集杜少陵五言为《忠孝诗》,由此可知沈行善于集句。古人有许多用专篇咏梅。如宋嘉熙间雪岩宋伯仁有梅癖,著《清癯集》。写花的状貌,题以古律诗为梅花喜神谱。到了元代有冯子振海粟《倡梅花》绝句百篇。释明本中峰和之。山阴韦圭因李仲山之命先后成《咏梅》百首,杨铁崖为之序。明代则作者如林。周藩诚斋振声于前,万历之末,华亭王思义重编梅之图谱争类诗词为《香雪林集》二十六卷,将这些咏梅诗词收入。一说此集是从《香雪林集》裁篇别出。有《武林先哲遗书》本。② 四卷。明童琥撰。童琥,字廷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工部郎中。著《集古梅花诗》。是编全系集古诗句以成诗,以咏梅花为主,因以梅花名集(又名《草窗梅花集句》)。集中共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各百首,又旁及红梅,得诗十首,总为三百一十首。据杨廷和序称“廷瑞往年举进士,予从有司后得其文。既而官刑部,克慎其职,不废文事。此其为工部正郎使蜀时所集者”。观所集古句,多采上自六代,下及明初之句,经廷瑞排比联贯,巧合者多。诗句集古为时尚,虽非自己所作,但在体会旧诗方面,集者自有想法,虽非诗家正格,然也可借此遣发牢愁也。四库已存目。③ 清张吴曼(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吴曼,上海人,字也倩,居吴淞江上。其地多梅花,因为谋句赋咏。计《和中峰禅师韵》一百首;《和陈涉江韵》三十首,《自和》十首。又有一百首是吴曼继同乡高士沈球诗作而合刻之。又有一百首是吴曼六十生日其兄文卿取“十月先开岭上梅”集古为寿,吴曼又续作。末附《集唐梅歌》一首,是吴曼七十六岁时作。吴曼终其一生,只咏此一花。

猜你喜欢

  • 治河四策

    一卷。李佳白撰。李佳白(Gilbert Rdid,1857-1927)),美国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先后毕业于汉密尔顿学院和纽约协和神学院,曾获神学博士学位。清光绪八年(1882)来中国,在山东烟台

  • 张养亭行述

    一卷。清张琴编。张琴云南安宁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历任编修、给事中、江苏督粮道等官。书中所述系其父张浩存事迹。浩存字养亭,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举,官至福建漳州镇总兵。此书版本未详。

  • 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 素园石谱

    四卷。明林有麟(详见《青莲舫琴雅》)撰。《素园石谱》是林氏记载在其所居素园,重新开辟场地所聚集的奇石。作者采集北宋宣和年以后古籍中所记载的奇石百种之多,按其形状,绘画成图,缀以前人题咏,撰成此书。书中

  • 培垒居杂录

    四卷。明郑端允(生卒年不详)编。郑端允,字思孟,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郑晓之曾孙也。此书杂采各书劝戒之言,甚至连《太上感应篇》也为所不遗。其意虽主训诲,而其言却不尽出于儒家,盖为杂家之流也。

  • 于山奏牍

    七卷;附诗词一卷。清于成龙撰。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桢副榜贡生,入清后于顺治十八年(1661)授广西罗城县知县。累官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于山奏牍

  • 经学讲义

    一卷。清末民国初王舟瑶(1858-1925)撰。舟瑶字枚柏,一字星垣,浙江黄岩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广东侯补道,执教多所书院,及学堂著述颇丰。此书是王舟瑶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授课的讲义。首

  • 吕氏杂记

    又名《侍讲杂记》、《侍讲日记》,二卷。北宋吕希哲(1039-1116)撰。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之孙,吕公著之子。初以父荫入官,吕公著为相之日,不求进取,沉沦下僚,管库近十年。吕公

  • 伊犁总统事略

    十二卷。清松筠撰。松筠(1753-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屡黜屡起,以都统衔休致,殁晋太子太保衔,照尚书例赐恤,谥文清。是书汇集了松筠、祁韵士等考证西北舆地之作。此

  • 蒋恭侯集

    一卷。蜀汉蒋琬(?-246)撰。蒋琬,字公琰,三国零陵湘乡(今属湖南)人。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任丞相长史。诸葛亮攻魏,他主持兵源粮饷的供应。亮死,代亮执政,官至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