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益集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生平详见《蚕尾集》(辞目)。是集均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使祭告西岳、西镇、江渎途中所作。据集前其弟子盛符升序称,士祯曾自言“再使秦蜀,往返万里,得诗才百余篇,皆寥寥短章,无复当年蜀道南海豪放之格。”今观其集,果如其言。其诗多短章简制,而无巨帙恢弘之作。虽亦清丽淡远,却失却了以往畅达古奥之气。此集选入《王渔洋遗书》,有清康熙年间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生平详见《蚕尾集》(辞目)。是集均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使祭告西岳、西镇、江渎途中所作。据集前其弟子盛符升序称,士祯曾自言“再使秦蜀,往返万里,得诗才百余篇,皆寥寥短章,无复当年蜀道南海豪放之格。”今观其集,果如其言。其诗多短章简制,而无巨帙恢弘之作。虽亦清丽淡远,却失却了以往畅达古奥之气。此集选入《王渔洋遗书》,有清康熙年间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二卷。清吴应申撰。应申字文在,安徽歙县人。作者以解说《春秋》之作卷帙浩繁,难于遍读,于是汇辑众说,择其合于经义者详注于经文之下,以便读者。从作者自序看,此书应属所谓“课读之本”,其意不在于解说及阐发
四卷。旧本题嚣嚣子编。从书中所引观之,系南宋人。本书作《诗辨证》二卷、《文辨正》二卷,皆摘抄前人诗话、语录而成;词皆习见。只有《李希声诗话》、《薄氏漫斋录》、《世韵语》三书世所少见。本书有收入《四库全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自序说:“言语不通,非译者无以达其志。今详定译语一卷,好事者熟之,则问答之间,随叩随应,而无鲠喉之患。”可见此书是为学习蒙古语会话而编。其书分类编辑十分简略,对音尤是似是而非,似
九卷。明魏时亮(生卒年不详)撰。魏时亮字敏吾,南昌(今属江西)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初好交游,负意气。后因受挫折,潜心研习性理之学。任兵科给事中时,曾奏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
十卷。清胡俊章(生卒年未详)撰。。胡俊章字效山,号燕笙,晚号驻春老人。汉军正蓝旗人。此书经俞樾鉴定,并为之序。有云:“徐懋升著《湖山诗选》六卷,选古今诗家得四百六十八人。其书今罕传本。李敏达修《西湖志
八卷。清陈抒考撰,汪基增订。陈抒考字百先,江西新昌(今江西省宜丰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汪基字敬堂,江苏星源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卷首有吴启训昆序及汪基例言。书名喈凤,是沿袭坊选古文之名。此书是
一卷。清茹敦和撰。茹氏易凡十一种,除《周易变卦考》未见外,余皆刊行。《周易二闾记》及《周易小义》二书曾经李慈铭重订,余皆原本。此《周易象考》,略依汉儒互体旁通之变、飞伏之法比辑彖爻辞例,证明说卦及荀虞
一册。英国苏特尔撰,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李提摩太于同治九年(1870)来华,民国五年(1916)返回英国,居中国四十余年,创设山西大学堂,主持广学会等,皆其一生显著事迹。另撰译不下百种,对戊戌
二卷。清刘可毅(1856-1900)撰。刘可毅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人。光绪进士。散馆授编修。学识渊博,博考诸史,循流讨源,有始有终。尤其熟悉中兴兵事。被黄体芳称谓刘越石、陈同甫一流人物。此集凡二
七卷。清夏味堂撰。味堂字淡人,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号称宗毛传,往往有不得毛诗意处。但有些解释颇有所据,可做为一解,供学诗者参考。有嘉庆甲戌(1815)梅花书屋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