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韩氏三礼图说

韩氏三礼图说

二卷。元韩信同(生卒年不详)撰。韩信同,字伯循,号中村,福宁(今福建霞浦)人。昔陈普在闽倡道学,少有人信,独韩信同与其友杨琬、黄裳从之,刊落旧闻,贯穿周程张朱之说。曾为云庄书院山长,以四书六经授,从者甚众,至顺中卒,学者称古遗先生。著有《四书标注》、《易注》、《三礼旁注》、《书集解》、《诸史类纂》、《诗文集》等书。韩氏注三礼后,又取先儒图说,考订异同,成《三礼图说》二卷。上卷条目有:周九服、周五畿方千里、六乡、六遂、军旅制,方百步为百亩、方一里为井、方十里为成、方百里为同、公田方五百里、侯田方四百里、伯田方三百里、子田方二百里、男田方百里、公城九里、侯伯城七里、子男城五里、附庸城三里、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周天子庙、诸侯庙、迁庙礼、天子寝制、士寝制、天子至庶人寝室配偶、乡饮酒,下卷条目有:天子三朝、周大学、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庶人入学不同,释菜释币饮至释奠不同,越席、蒯席、蒲席、莞席、缫席、次席、熊席、车盖、车舆轵,蔽、幦、穀、轮、厌翟车、有虞绥、夏后旂、殷大白、周大赤、太常、旂、物、旗、、旐、旞、旌、縰、总、缁、布冠、夏毋追、殷章甫、周委貌、有虞氏皇、夏收、殷冔、周弁、王冕、皮弁、紘缨色说、大裘冕、紘瑱。此书卷帙虽简,然多有补聂崇义《三礼图》之未备。所用传注,自三礼注疏外,兼见毛亨《诗传》、孔安国《论语注》、何休《公羊注》、韦昭《国语注》、杜预《左传注》、孔晁《逸周书注》,训诂则取《尔雅》、《方言》、《说文》、《释名》、《风俗通》、《杂记》、《大戴礼》、《司马法》、《穆天子传》、《韩非子》、《庄子》、《尚书大传》、贾谊《新书》,征引雅赡,条理井然,尤多宗汉儒遗说。韩氏持论有理有据,决不苟为,有元一代,礼学之书典核如是者尚属罕见。韩氏著书多已失传,卢文弨、钱大昕所补《元史·艺文志》中亦无此书。是书初藏福州高固斋兆家,后归何述善,嘉庆十四年(1809)归安张侍郎抚闽,尝录副本以进,自是始传于世,嘉庆间有刊本。

猜你喜欢

  • 群经质

    二卷。清陈仅撰。仅字余山,浙江鄞县人。此书虽没有大发明,但错误也比较少。例如,《屯》曰:“利建侯。”《豫》曰:“利建侯”。此书认为,创业守文皆以建侯为利,后世废封建而设郡县,必无长治久安之策。这只是囿

  • 大乘义章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义章》原有五聚,二百四十九科,分为十四卷,现存本只有四聚,二百二十门,分为二十卷。本书主要内容是:一、教聚,二、义法聚,三、染法聚

  • 中庸释义

    一卷。萧隐公(详见《大学讲义》)撰。是书首有恽宝惠序及隐公自序,及记付印始末。隐公以《中庸》为孔子自作,以孔子即有“民鲜能久矣”之叹。颜渊死后,夫子不得已述成此经,藏于家,迨子思长成,乃出而布于世,遂

  • 宋论

    五卷,清王夫之撰。作者生平及年代均见于前《读通鉴论》条。书中作者疑韩通,短李纲,诋苏轼,薄曾巩,不满于司马光,都是偏宕而非不易之论。至于对太祖、亿宗的评论有一些独到之言。论王安石变法因杂引群小而失败,

  • 式训堂丛书

    第一集十四种四十二卷,第三集十二种五十三卷。清章寿康编。章寿康字硕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初年是张之洞的谋臣。喜欢研究古籍和金石学,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就开始以刻书为事。后来,章

  • 珠玉词

    一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生平详见《类要》辞目。是书收词一百三十余首,一卷。张先曾为其集作序。,今已佚。《四库全书总目》引《名臣录》,称晏殊词为《珠玉词》。其词多写士大夫宴游嘉会的欢乐、

  • 周礼摘笺

    五卷。清李调元(1734-?)撰。调元另有《易古文》,已著录。李氏认为《周礼》乃“古周官底簿”,其自序称,曾作《周礼笺》,“复以其余,摘取注中经文互异之字而笺之”,而成此书。李氏又说,过去人们对《周礼

  • 前溪集

    十四卷。清唐靖(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唐靖,字闻宣,浙江武康人,康熙中诸生。本集诗八卷,文五卷,二集诗一卷。其诗颇有风骨,其文亦如此。五卷论水利,乐律诸条,科举答策之类。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

  • 续修曲沃县志

    ①六卷。清侯长熺修,王安恭纂。侯长熺,山东郯城人。出身拔贡,乾隆六十年(1795)来任曲沃县知县。此编修于嘉庆元年(1796),志成于翌年。《续修曲沃县志》嘉庆二年(1797)刻本。此志特点有二,其一

  • 毛诗音残卷

    敦煌本残卷,首尾残缺,不著撰者姓名。只存九十八行,上起《大雅·旱麓》,下讫《召旻》。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徐氏音者三十一则,与残卷相较,文字相同者八条。据此可知此书确为晋徐邈所作。《隋书·经籍志》经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