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

二十四卷。唐王冰(710-804)注。王冰,自号启玄子,医学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其名,称为京兆府参军。又《人物志》谓为太仆令,故后人多称王太仆。王冰素习医学,积十二年时间,于唐宝应元年(762年)整理、注释完成《黄帝内经素问》一书。除上书外,另有托名之作《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黄帝内经素问》,简称《黄帝素问》、《素问》,相传上古黄帝所作,不确。据考,该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是历代流传增广篇目,于战国时期前后方被整理成一书。汉魏以后,传本颇多,篇目有异。《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素问》之称始见于东汉张机《伤寒论》一书所引。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谓《针经》、《素问》各九卷,皆为内经,恰合于汉志所载十八篇之数。《素问》始存录于《隋书·经籍志》,全元起注本仅存八卷,其第七卷已佚。王冰自谓以所得之旧藏本补入(即今所见通行本之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中大论七篇),计得八十一篇,重新编定为二十四卷。王注态度谨严,凡所加字,皆用朱笔书写,以区别于原文,使之不致杂糅。每篇之后,皆注明全元起本第几字,故虽经重行编次,而后人循此犹可考见旧貌。王氏又能表达自己创见,阐秘发微,遂开明代薛己等人探本命门之一派先河。《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华最早医学典籍之一。该书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人体保健卫生知识,且有中医医理药理之阐述,又涉及古人对自然规律之认识,及对哲学思想之阐发。全书充满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病理、病因、病状及临床诊断、治疗原则,对药物性味功效、配伍处方,对针灸之方、养生之道等,均有详细论证,为中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则学、方剂学、药理学及针灸学等各方面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书中还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古代医学资料。该书在医学上固然对后世产生巨大深远之影响,且在哲学史上亦有一定地位。后世传本多据宋林亿等校本刊刻。林亿校王氏本刊错字六千余个,增注文二千余条,题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德翻刻宋本,善本,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元读书堂刊巾箱本,金刊本(残卷)。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顾从德翻宋刻本影印出版,1963年重印。

猜你喜欢

  • 秘书监志

    十一卷。一名《秘书志》。元代政书。元王士点、商企翁同编。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翰林承旨五构次子,官至秘书监著作郎,另撰有《禁扁》。企翁字继伯,曹州(今山东荷泽)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廷之孙

  • 蒙古律例

    十二卷。清理藩院奉敕修。是书卷一为官衔,共二十四条,包括公主之子、亲王子弟给予职衔、元帝子孙皆为台吉,其臣后裔为塔布囊等,卷二为户口差徭,共二十一条,包括外藩蒙古三年一次比丁、外藩蒙古不准卖与内地旗人

  • 几上语

    一卷;《枕上语》,一卷。宋施清臣(生卒年不详)撰。施清臣号东洲,自称赤城散吏。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南宋淳祐(1241-1252)间人。此二书所记,以佛教、道教为宗旨,杂以儒学道理,阐发三教融会为一之

  • 毛诗正变指南图

    六卷。是书为明末陈重光所刻。重光字端羲,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前有李雯序,谓其书为宋人未竟之本,故详于大而略于小。考卷首,列汉迄宋诸儒训故图谱音训之目,丛杂无次。第一卷全录小

  • 琴学心声

    一卷。清庄臻凤撰。庄臻凤号蝶庵。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专论琴声,先考律吕之源、次辨指法正误。又自制新十二曲,增入旧调之中,并同时附以赠诗。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 算经

    一卷。佚名撰。敦煌卷子本,原藏敦煌千佛洞,现在巴黎国立图书馆,编目为敦煌《将来目录》第3349号。该卷算经于1899年5月25日为在洞道士王园箓(?一1931)因洞壁破坏从中发见。1907-1908年

  • 榆次县志

    ①十卷。张鹤腾修,褚袂纂。张鹤腾字元汉,河南颖川卫人。出身进士,始令潞城知县后调榆次。《榆次县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刊本,全书十卷,十类,分为:卷一地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职官志,

  • 律吕元音正录

    一卷。清毕华珍撰。华珍字子载,江苏太仓人。此书卷言造律之原,以为先有七音,后有十二律,五声二变具于人声。此说与经传不合。其以《周礼》圜钟为应钟,函钟为仲吕,而以旧说为非。又谓字谱工尺七字即五声二变,此

  • 孟子集注指要

    二卷。清董锡嘏辑。是书本于《朱子集注》而申明其未显未尽之说。锡嘏以注证经,熟审于文气语脉之间,颇见融洽。所求义理,与他书讲读法不同,也有时能见其大。如“齐宣王问”章,谓“孟子时,民困已极,故其告君论政

  • 四书释地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