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齐诗传

齐诗传

二卷。清代马国翰辑。据《汉书·艺文志》载,原有《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二十九卷,《齐杂记》十八卷。《汉志》、应劭均称后苍作齐诗,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徐天麟《西汉会要》则称辕固作齐诗。据《隋书·经籍志》载,齐诗亡于魏代,是三家诗失传最早的。因此,王应麟《诗考》关于齐诗只引证了《汉书·地理志》、匡衡《萧望之传》及《后汉书·伏湛传》。清代范家相、冯登府采辑也不精详。陈寿棋、陈乔枞父子《三家诗遗说》稍完备些。本书则依据《白虎通义》,将其中引诗未注明为鲁、韩诗的,均归为齐诗,缺乏根据。另外,本书根据《汉书叙传》引诗“国之司直”,“邦”改为“国”字,即认为“邦之司直”为齐诗异文,岂不知汉代避刘邦名讳,出了笑话。又如“下国骏”一句,“”字大约出自吕祖谦《家塾读诗记》,董逌《广州诗故》也称此字来于齐诗。但董逌《藏书志》称,“有齐诗六卷”,但齐诗魏代已亡,董道自己也说过“隋唐已亡”,不知这六卷齐诗来自何处?很可能又是明代人伪撰。因此这一引述恐怕又不足信。陈乔枞《齐诗遗说考》即未收此条。马国翰此书采辑虽多,但缺乏鉴别考证。本书现存嫏嬛馆补校本。

猜你喜欢

  • 金山志

    一卷。清卢见曾撰。卢见曾,字厚山,山东德州人。乾隆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此志为其任两淮盐运使时所作。《九域志》称:唐代裴头陀、卓锡于此,因断手以建伽蓝,忽一日江上获金数镒,李锜镇润州,闻其事,遂赐金山。

  • 笔记

    一卷。明连镶(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连镶,字抑武,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官安陆县知县。连镶就自己的生平见闻著《笔记》一卷,分为两京旧闻,先辈故实,乡邑旧事,宦游约纪,随手笔余五个门类,书末还附录了

  • 毛诗笺音义证

    一卷。后魏刘芳(453-513)撰,清马国翰辑。刘芳生平事迹及著述见前条。是编为马国翰辑《文选注》一条,《太平御览》六条,《颜氏家训》二条,合为一卷,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 范身集略

    八卷。清秦坊(详见《范家集略》)编。《范身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编辑范身之义。其大概内容分为八部。即成部、应部、容部、贞部、慎部、坦部、辨部、诫部。每一部为一卷,各有子目,共二十六目。书中

  • 论衡

    三十卷。东汉时王充(27-100年)所撰。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自幼好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曾一度受学于班彪,中年在县、郡皆任功曹小吏,入州为从事、治中诸官。晚年罢州

  • 九经通假字考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

  • 赣榆县志

    十八卷。清王豫熙修,张謇纂。张謇(1853-1926),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状元。早年入淮军吴长庆幕府,清末发起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光绪十四年受聘编纂

  • 尚书日记

    十六卷。明王樵(详见《周易私录》)撰。此书不载《尚书》原文,仅按原书次第逐条诠释。其说解大抵以蔡沈《书集传》为宗,蔡《传》于《尚书》名物制度诠释未详者,采旧说补之。又取金履祥《通鉴前篇》所载,凡涉及当

  • 乐府广序

    三十卷。清朱嘉徵编。嘉徵字岷左,别号止溪圃人,海宁(今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入清后官徽州推官。有《止溪诗文集》、《乐府广序》。本书为乐府诗总集,共三十卷。集中远取汉魏乐府及诗分为

  • 眉公群碎录

    见《群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