佮
【源】 见《姓苑》。一说,即合氏,后加人旁为佮(7,9,17,60)。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一说为合氏所改。” (按: 此姓之音颇难确定:《中国姓氏大全》音gé; 《中华字典》引 《集韵》注为“渴合切,音 ‘溘’”,以拼音表示当为kè;《汉语大字典》则音é。姑兼收并蓄。)
【源】 见《姓苑》。一说,即合氏,后加人旁为佮(7,9,17,60)。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一说为合氏所改。” (按: 此姓之音颇难确定:《中国姓氏大全》音gé; 《中华字典》引 《集韵》注为“渴合切,音 ‘溘’”,以拼音表示当为kè;《汉语大字典》则音é。姑兼收并蓄。)
读音:pǔ lòu rú【源】 代北三字姓。其先为靺鞨人(27)。【变】 ①亦作普六茹、〔普陋如〕(27)。②北魏孝文帝时改普陋茹氏为茹氏(7,9,12,27,44)。亦有改为李氏者(27)。历史上代
读音:Gǒu【源】 本姓勾,宋绍兴年间避高宗赵构之名讳,改姓芶(12,15)。【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南江、湖北之武昌、山西之长治、内蒙古之乌
读音:Piándù【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读音:Ādàlǐjí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阿大里吉歹氏(13)。【变】 亦作〔阿塔力吉歹〕、〔阿达里吉歹〕(13)。而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阿达里吉达〕(24)。元代蒙古族姓,
读音:Yúnbō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ǎěrtún【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变】一作〔马尔屯〕(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zhì【源】 系自子姓。殷汤之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稚姓,见《史记·殷本纪赞》(9,11,12,15,17)。【望】 河南(17,418)。【布】 四川成都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
读音:Yīzhā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克什克腾(一作克西克腾)(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克什克腾地方,为清蒙八族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读音:zǐ sì郑穆公騑字子驷之后。(见《万姓统谱》)
读音:Wò’ěrgǔchén【综】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巴牙图之妻为渥尔古陈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