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利
倍利氏,斛律部别帅倍利奔,后魏封孟都公。(见《通志·氏族略·复姓》)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斛律部别帅倍利奔后魏,封孟都公。”(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则作“倍利奔”,疑其断句有误。其后或以名为氏?)
一作 “倍俟”。
倍利氏,斛律部别帅倍利奔,后魏封孟都公。(见《通志·氏族略·复姓》)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斛律部别帅倍利奔后魏,封孟都公。”(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则作“倍利奔”,疑其断句有误。其后或以名为氏?)
一作 “倍俟”。
读音:Bāchǔhuān【综】 清正蓝旗蒙古前锋花沙布之妻为巴楚欢氏(260)。
读音:Jíliū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Lù逯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自嬴姓,秦国公族有大夫封于逯邑,其后人以封邑名为姓。二是源自芈姓,东周时楚国公族有逯氏。逯姓发源于陕西、甘肃一带,以广平郡(河北鸡泽)、临河郡
读音:Xírèqìn/Siregecin【综】 蒙古族姓。席热沁意为备席之人,内蒙古巴林右旗都希、幸福之路苏木均有此姓(334)。
读音:Bǎn【综】源出不详。大陆(9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罕见姓。人数不多,但分布很广。有人写作‘板’。”
读音:Mòjì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Fāngléi【源】 古有方累国,为黄帝妃方累所在国,以国为氏,见《姓考》(17,62)。【变】 一作方雷(17)。《姓氏词典》引 《姓考》收载。其注云: “又作 ‘方垒’ 氏。以国名为姓氏
读音:É'ní白族姓氏。白族语“e”,指渔具之网;ní,指“人们”。ení (鹅尼),即使网者。本氏族名(网氏族),或以代姓。或改单姓“何”,盖取“鹅尼”之首音谐其近似音之 “何
读音:Zhāo【源】 ①周康王名钊,或其子孙以名为氏,见《姓氏寻源》(60,62)。②或系金姓所改(60,62)。【布】 河北万全(326)、山东五莲(290)、长清(315)、沂水(332)、河南项
读音:Yúqī【源】 周封少昊之后于祁,而置莒后兹舆徙于计。二世兹丕复归莒,至纪公为纪姓,传30世而灭于楚,其后有莒氏、万氏、莒子氏、舆期氏、兹丕氏、展舆氏等(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