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ǐchē【源】 ①春秋时秦大夫子车氏,以王父字为氏,其三子奄息、行仲、针虎,殉葬秦穆公,国人哀其皆秦之良(7,11,17,24)。②春秋时宋公族向氏之后,有子车氏(17)。【望】 天水(17,
读音:Zhē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áng【源】①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7,9,11,15,17)。②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
读音:Túhé《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来源: ①历史上的辽西鲜卑族姓氏。古有徒河城 (在今辽宁锦州市),以地名为姓。②五代时后周赐柱国太尉李弼姓徒河氏。亦作徒何。”
读音:Wéi韦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韩姓改姓而来。传西汉初年韩信被杀,萧何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躲避,其子为避仇,以“韩”字半边“韦”为姓,遂世代相传。二是以国为姓氏。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
读音:Wúzhāng/Wucha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Guànzhō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左传》 毌终子嘉父,翟国君也。”或作“毋终”。(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隐公六年》载“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
读音:Lù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今河南嵩县),后被晋国所灭,陆浑国遗民遂以陆为姓。二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少子通,被封于
读音:bó cháng【源】 春秋时齐有伯常氏(60,62)。【变】 一作柏常(60)。【人】 伯常蹇,春秋时齐人,与孔子同时人,见《晏子春秋》(60)及《庄子》(17,2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
读音:Dádáèr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塔塔尔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