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òng

【音】 亦音供(Gòng)(91)。又音恭上声(Gǒng)(80)。参见共(Gǒng)氏。【源】 ①共工氏之后(6,9,11,17)。共工,官名,共工在伏羲之后,专任知刑(62)。②共,商末之侯国(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北5里)。周文王侵阮徂共,即其地,子孙以国为氏(12,60)。③共,周时国,伯爵,即共伯和之国,后为卫邑,故城在今河南辉县。《左传》郑太叔出奔共,即指此。共伯之后,以国为氏,见《姓源》(17)。④春秋时郑共叔段奔共(即共伯之国),子孙因称共氏(6,9,21)。⑤相传黄帝之臣共鼓之后(60,62)。帝命共鼓伐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21,62)。⑥春秋时晋太子申生,谥共,其后以为氏(12,21)。【望】 河内(17,418)。【布】 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台湾台北(64,68,261)、湖南等地均有此姓。【人】 共敖,秦末时为义帝柱国,以功立临江王(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朔州、忻州、运城及雁北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出 (自) 黄帝臣共鼓。”帝命其始作舟揖,当为共姓之始。②又注引 《元和姓纂》 云: “共工氏之后。”共工氏乃女娲末之诸侯。③郑樵注云: “商末诸侯,今河内共城即其地也。文王 ‘侵阮徂共’,(按: 《诗·大雅·皇矣》)其子孙以国为氏。” 共国在今甘肃泾川北五里。④又注: “或言共叔段之后也。” 段,郑武公少子,庄公弟,封於京城,故谓之京城太叔。后出奔共,遂亦称共叔段。其后或以共为氏。此之 “”,周代国名,伯爵,即共伯和之封国。其地在今河南辉县。⑤或与“” 同。郑樵又注: 晋太子申生谥恭君,其后以为氏。此皆 (按: 郑樵称 “共叔”、“恭君” 均以谥为氏,故此下承上文而用 “”字) 以谥为氏者。

今或音gòng,姑兼收。

秦有共敖; 楚有共尉; 汉代有共晋、共有。

猜你喜欢

  • 读音:Zhà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達斯卡宛

    读音:Dásīkǎwǎ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

  • 度旺

    读音:Dùwàng【综】 布朗族芒人姓。世居云南金平三区普角乡,系氏族名,汉姓为陈。度旺又分红、黑、灰三个支系。红色称度旺伦,黑色称度旺朱,灰色称度旺布勒厄(157)。

  • 涘汾

    读音:Sìfēn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复姓,与宇文同。《广韵》: 宇文氏出自炎帝,其后以有尝草之功,鲜卑呼草为涘汾,遂号为涘汾氏,后世通称 ‘宇文’,盖音讹也。

  • 读音:Qiáo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为桥氏所改,出自姬姓。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子孙中有留桥山守陵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南北朝时,宇文泰名桥勤,去掉桥的木字旁,为乔,取乔字高

  • 徐佳

    读音:Xújiā【综】 清文宗玫贵妃为徐佳氏(72)。镶蓝旗满洲护军五黑之妻亦为徐佳氏(260)。

  • 尼爾吉

    读音:Níěrjí达斡尔族姓氏,出自墨尔迪音“哈拉”。后或改单姓“莫”,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 “莫” 而得。见 《中国人的姓氏·达斡尔族》。

  • 鄂岳

    读音:Èyuè【综】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叶赫、锡伯哩城、哈达等地(23,63,180)。【变】 清驻防杭州满洲正红旗中有鄂约氏(260),正蓝旗满洲闲散常保之妻为俄岳氏(260),〔鄂

  • 桑丘

    读音:sāng qiū【源】 黄帝之子少昊号穷桑氏,亦曰桑丘氏,六国时著《阴阳书》之桑丘子即其裔,见《玉嘉拾遗记》(7,17,21,60)。【布】 汉时下邳有桑丘氏(6,12)。【变】 《汉书》作〔桑

  • 子韓

    读音:Zǐhán【源】 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子韩之后,以王父字为氏(4,60,62)。【人】 子韩皙,春秋时人,见《左传》(4,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云: “齐顷